校園一隅

三鶯資料庫

首頁 > 系所介紹 > 三鶯資料庫
三鶯資料庫圖片1

自本校社科院從臺北市區遷至三校校區之後,本系近年於課程設計上,進一步結合教學設計與在地關懷——善用原有之學術調研專業,師生攜手將課程所學帶入鄉里,實地運用,實作學習。藉由每年必修調研課程,分別以問卷調查及質性探索等不同方法來深入瞭解地區發展,勾勒其人文社會樣貌。除此之外,本系亦特別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社會實踐,久而久之,學生之間也逐漸醞釀出自發行動、關懷鄉里的氛圍,經常透過本系《社會實踐獎》的資助及鼓勵來進行主題研究。

經歷約十餘載的點滴聚積,師生已累積不少在地研究成果。儘管這些成果因多數屬學生習作而略顯生澀、不夠完備成熟,但仍不失為寶貴資料。若任隨它埋藏於冰冷硬碟裡、淹沒於資訊大海中,未免可惜。因此本系將所有與在地有關的研究報告蒐集整理起來,稍做篩選,將之統整於此,名之《三鶯人文社會資料庫》。

《三鶯人文社會資料庫》之建置,至少可發揮幾項功能:一、提供近年在地發展變遷記錄及部分圖像。二、為學生或系外教育專業(譬如在地高中、中小學)提供豐富的在地資訊寶庫。三、累積有別於文史專業的、善用社會科學調查研究方法的在地社會研究成果。

本系歷屆學生至今所累積之三鶯地區研究,數量雖不算多,但主題多元有趣,也常具有高度人文關懷。從特殊的宗教儀式(賽神豬儀式之相關研究,發現賽神豬儀式支持度與在地認同之間具有明顯的相關性)、現代國家發展過程之居住權議題(當地居民面臨迫遷之困境、都市原住民部落重建),到在地文化圖像描繪(當地名人紀念活動的文化治理、飲食文化)……各類主題都有,涵蓋層面寬廣。這些寶貴的研究實作累積,不但強化本系學生與在地的連結,更讓師生回憶增添許多色彩!


三鶯資料庫圖片2

師生在地研究

師生在地研究的來源有數種: (1)本系大學部二年級的「社會研究法」課程,讓學生走入鄰近三峽、鶯歌地區,進行問卷調查或深度訪談。所研究的題目包羅萬象,舉凡宗教、娛樂、傳統等。此課程的成果累積,本系簡稱三鶯研究。 (2)本系提供社會實踐相關獎助金,鼓勵同學們課堂外的社會實踐或議題探討。社會實踐報告獎的成果累積當中,部分成果內容可能涵蓋在地相關議題。 (3)系上偶有同學,對三鶯地區發展有獨特之興趣,將其長期參與經驗及研究興趣發展成大專生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 (4)除此之外,部分同學利用暑期實習制度,亦可能參與三鶯地區之工作單位,最後提出實習報告。 (5) 碩士生亦可能選擇在地相關議題或現象來做研究,撰寫碩士論文



2022 初探茶產業之分工現象及繼承模式的性別差異 ──以三鶯地區為例 梁凱菱、李詩晴、葉季翰、
沈宗賢、王亭鈞、林孟賢、
徐詩涵、楊尹忻、張丞燿、
趙芷儀
2022 從鶯歌陶瓷家族企業 探討影響接班人接班意願之因素 蔡佩馨、許安喬、吳珮語、
許莉琪、孫德悅、溫艾雯、
王品庚、曾增同、曾國晉
2022 給我們一個玩板的空間!三峽在地滑板族爭取運動場地之過程 周佳真
2021 疫情對幼兒照顧與學習模式的影響 —以三鶯地區為例 陳昱珊、郭宇聖、呂亭玫、
郭宣恩、陳厚銘、楊景茹、
江依維、尚朝芹、吳芳綺、
林立威
2021 NGO?社團?企業?混合型組織與資訊流通-以AIESEC北大分會為例 吳秉勵、陳子建、廖恩彩、
官振蓉、游順恩、姚佳榆、
洪承瀚、陳瑩、邱佳昇、
魏虹宇
2020 新社區如何動起來?三峽北大特區的社區在地化(碩論) 陳重安(指導教授:張恒豪)
2020 社區中租戶與住戶的社區意識-以北大特區為例 葉承睿、林桓陞、曾聖堯、
陳嘉鴻、胡修齊、楊宏易、
何季朋、 詹伯彥
2020 大學城興建後的仕紳化-以台北大學三峽校區為例 吳旻如、姜胤汝、柯汎靜、
徐鈺晴、張玟晴、劉于寧、
劉以真、鄭艾人、鍾宜真、
羅存恩
2019 影響公投意願因素之探究-以三鶯地區為例 丁可兒、王文攸、姜冠廷、
陳睿澤、黃柏翔、郭羿伶、
張君慈、蔡季蓁
2019 新聞媒體信任度影響因素-以三鶯地區為例 王鏡雯、游宸安、張舫珊、
黃極、徐子翔、陳韋仲、
余采叡、高嘉呈、李敏柔
2019 探討大學生對於校園自治的活動參與-以國立台北大學為例 林芸品、朱書慧、馮迺荃、
吳沂珊、李敏柔、林吟潔、
⾺婉瑄、王若馨
2019 探討三峽藍染與鶯歌陶瓷地方文化推廣現況 鄭允中、黃昫瑋、洪鈺淳、
吳東翰、林靚、李羿霈、
楊恩慧
2019 青銀共居下的世代交流:以玖樓之三峽北大青銀共居計畫為例 曾郁晴、易婕、林佑庭、
江岳霖、何怡潔、羅晏、
翁聖硯、邱芳鈺
2019 從家庭到社區-在地關懷,在地陪伴:以小草書屋為例 張舫珊
2019 校園清潔工作條件的調查與改善實作:以台北大學三峽校區為例 賴韋蓁、董瑞欣、李子安
廖建伶
2018 巨型教會在北大特區的擴張 李育豪、鄧乃瑋、黃樂行
翁鈺翔、辛珮群、陳琪芳
黃子耘、魏竹妘、林奕君
2018 社區文史工作者如何建構社區的集體記憶:以shock三峽客為例 王先誠、賴宥傑、謝純信
陳冠豪、黃聿謙、黃俊升
藤田健輔、林子齊
2018 參與式規劃在原住民部落的衝突與阻礙-以三鶯部落重建計劃為例 董瑞欣、林佳欣、潘雅鈺
賴韋蓁
2018 龍埔的人-訪調與抗稱生命紀實 朱書慧
2018 三鶯部落社會實踐計畫 董瑞欣、林佳欣、潘雅鈺
賴韋蓁
2018 賽神豬儀式支持程度之影響研究 高甫承、李承哲、蔡宗祐
謝亞廷、廖晏琦、張恩鳳
劉庭妤
2018 實習報告-台北大學創新創業中心 陳琪芳
2017 北大特區為什麼能成為我的家 林律妏、張詩敏、賴俐均
、陳琦玓、王瑜、吳雁婷
2017 「被」迷失於都市叢林的拓荒者-龍埔里劉家 林佳欣、劉庭妤、鄧乃瑋
陳彥汝、林采瑩
2017 探討居民生活對地方認同的影響—以三鶯地區為例 鄧潔珊、林思妤、區婷恩
曾健誠、李杏然、吳秀秀
2017 實習報告-鴻欣護理之家 吳雁婷
2017 實習報告-鴻欣護理之家 陳廷頡
2016 城鄉警察壓力的差異-以內湖和三峽為例 曾鈞翌、束其涵、黃筠涵
蘇珮靚、洪湘艷、陳薏文
2016 現行融合教育的實行狀況與探討—以三鶯地區國小為例 張洺綸、王思敏、洪愉萱
李蕙旻、張喬雅、陳奐羽
2016 文化治理與在地實踐:三峽李梅樹紀念活動的社會學分析 陳重安
2015 在地老化政策之社會支持網絡發展探究以劍橋社區為例 黃詩涵、鄭乃嘉、陳重安
游詠馨
2014 藝術與麵包—堅持藝術還是配合市場? 陳瑜庭、林建環、林皇佑
黃子庭、游舒安、林安卿
陳亭安、楊宜潔
2014 三峽龍埔里麥仔園都市計畫案-政治、經濟、民間角力場,
為什什麼居民反對徵收?
林駿杰、王凱毅、謝孟福
呂昱賢、簡翌丞、涂獻之
陳鈞楷、翁鈺旻、葉瑾瑜
2014 金牛角與三峽連結之建構 黃俊華、張仕憲、陳星宇
張書銘、楊宜靜、賴姵如
李淇、莊爾濠、馬奇榮
2014 保存三鶯,保存情、三鶯地區的地方認同研究 黃維勻、張柏宥、劉芳亭
張齡方、周詩雄、梁又方
張惟瑀、廖志惠、李俊穎
2013 三鶯地區的社會資本與政黨偏好之關聯(碩論) 林虹汶(指導教授:郭文般)
2013 心湖生態 宋正馨、曾怡靜、謝宛君
余承偉
2012 食在好難 汪育汎、洪俊智、張學誠
張書愷、廖韋豪
2012 三鶯地區的國家認同(碩論) 許仰德(指導教授:郭文般)
2011 三峽、鶯歌及北大特區的地方認同(碩論) 伍雪苹(指導教授:郭文般)


組織連結

進行在地研究時,掌握基本資訊,認識在地組織,是不可少的行前工作。許多學生由外地來台北大學就讀,部分在地組織也常成為外地學生與在地居民之間的橋樑或適應媒介。以下為三鶯地區各類組織單位之網站連結:


分類 組織連結
原住民 隆恩埔國宅 三鶯部落
客家 客家文化園區
共融公園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自然保育 我們的島(三峽區) 樹林垃圾焚化廠
地方文化 甘樂文創 三峽文化志工團
三峽客 海山學研究中心
相關團體、社造 北大特區策進會 愛北大
我是三峽人 享想
三峽文資守護聯盟 南園社區發展協會
山佳社區發展協會 新旺集瓷
三峽區公所 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三鶯社區大學 樹林社區大學
李梅樹紀念館 三峽龍埔里自救會-
麥仔園反迫遷
茶山房觀光工廠 藍染遊客服務中心


在地新聞

我們亦整理了近年地區相關新聞,並分門別類(譬如原住民、客家、外籍移工、宗教、教育、產業發展、自然保育等),讓有需要的師生可以利用這份整理(在地新聞檔案下載連結),在研究進行之前具備一定了解。


地方文史

三峽、鶯歌相較於其他雙北市地區,富有較傳統的人文風情,三鶯地區的歷史資料也不勝枚舉。以下羅列數種三鶯地區文史資料網路資源(及其簡介),涵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不同面向,提供更多先備知識,以利在地研究之進行。

三峽鎮志》網站:原為1993年出版的地方志書,共有24章,詳細紀錄三峽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面向的發展與概況。本網站是臺北大學人文學院2001-2005年,「提升鄉土資源基礎課程設計──三鶯地區史料、古蹟、文物、藝術之數位化輔助教材設計」的史料數位化成果。

三鶯地區史料、古蹟、文物、藝術之數位化輔助教材設計》網站:臺北大學人文學院2005年建置,有三峽祖師廟與三峽老街的數位導覽,以及日治與當代的地方史料文獻供下載。

海山學文物展覽館》網站: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2016年建置,針對海山地區(三峽、鶯歌、樹林、土城、板橋、中和、永和)的時空沿革、早期開發與族群、傳統產業、城鄉風貌、古蹟歷史建築、藝文空間,有詳細的分類介紹。

海山學數位圖書館》網站: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2016年建置,有海山地區的古文書契、日治時期地方志書等數位化資料。

《茶陶麴賞三鶯樹:新北市文史生態區域課程》:2014年新北市教育局出版的書,詳細記錄三峽、鶯歌、樹林的地理、生態與文史資訊。(電子書連結

李梅樹紀念館》網站:有詳細的李梅樹繪畫作品與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