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一隅

系所特色

首頁 > 系所介紹 > 系所特色
本系特色

啟發當代現象關注與自身反思: 「『我』為何是現在的『我』?當代『社會』為何又是現在的樣貌? 」從個人的升學、工作、投資、親密關係、家庭照顧,到台灣的政治制度、產業型態、福利措施,當代的個人生活與社會現象都是受到各種社會結構力量影響,本系課堂教學將連結學術知識與議題探討,藉由內容安排與課堂互動啟發學生思索社會現象成因與反思個人自身構成。

基礎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培養與跨領域統合:本系在課程設計強調嚴謹的邏輯思考與論述能力,並於課程中融入在地理解、跨文化視野與英文能力的培養,期望學生成為獨立思考,有提問能力、批判能力、實踐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的現代公民。在跨領域方面,除了上述調資學程外,本系另與法律系合作規劃《性別與人權》學程,培養學生具備多元社會的公民素養,累積臺灣推動性別與人權正義實務工作的基礎人才。

數據分析與文字能力兼備之專業訓練:本系的特色在於提供數據分析與文字能力兼備之專業訓練,質性研究及量化數據分析的師資約各佔一半,平衡發展。同時與經濟系合作規劃《調查研究與資料分析》跨領域學程,協助學生取得《台灣社會學會社會調查師》質化與量化的專業認證。在大數據時代,本系教學能培養學生對數據的解讀、對社會變遷多層面的理解,同時強調學生跨領域整合分析的能力。透過基礎學術能力的鍛鍊,畢業學生不論在公司企業、公部門或非營利組織,均有相當不錯的發展。

培育人才之「三實」策略——實作、實踐、實習:本系於培育人才採「三實」策略——教學過程重視實作,降低傳統單向教學佔比,讓學生從做中學。課程之外,以獎助模式鼓勵學生自主提出社會實踐計畫。職場連結上,建立實習學分制度,提早接觸職場,深化知識運用,以強化學生之就業力。

走出象牙塔、回歸鄉里之在地連結:本系於課程規劃上結合教學設計與在地關懷——善用學術調研專業,師生攜手將課程所學帶入鄉里,實地運用,實作學習。透過必修調研課程,分別以問卷調查及質性探索來深入瞭解地區發展各項議題。同時亦透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社會實踐,長期累積在地社會研究成果,並建置《三鶯人文社會資料庫》。

課程內容及規劃:大學部課程內容介紹整體規劃請參見所附連結。碩士班課程規劃,連結至此頁。碩士在職專班課程規劃,連結至此頁

系所特色小窗口:歡迎進入本系FB粉絲專頁按讚並追蹤,便可約略窺知台北大學社會系/所,平日到底都在幹什麼喔!!


社會學是什麼?

社會學是一理解社會現象的濾鏡,為探討社會制度與人群行為的學科。從家庭制度、同儕關係、教育制度、性別/性取向、健康行為、社會運動、文化創意、社會不平等、到政治經濟變遷等等,都是社會學研究的範疇。為了掌握更真實的社會現象,社會學也發展出愈來愈複雜精細的調查研究方法與理論。透過豐富的理論思辨以及嚴謹的研究方法,檢視社會現象的成因與後果,是社會學做為基本社會科學訓練的核心能力。

【學科簡介懶人包】 很多長輩對社會系有一些誤解。現在的社會系和以前(只談理論的)社會系也大不相同,想澄清這些誤解,順便長知識嗎?請看本系精心設計的「社會學系Q&A」!



社會學與其他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有什麼差異?

社會學」意指透過嚴謹的科學程序蒐集研究資料,以理解社會現象。「社會學」形成了特殊的研究視角去觀察社會世界,企圖尋找出看似混亂世界中的規則與模式,並經常能夠針對行動者自身所視為理所當然的現象提出一套精闢的解釋。

儘管「社會學」因為關懷議題廣泛,因此與其他社會科學領域的科系偶有重疊之處,且諸多社會科學領域之科系所採取之研究方法也有其雷同的地方,但社會學自有其科技的特殊關懷與研究對象,使得它其他科系截然不同。

「社會學」經常被誤認為是「社會工作學系」,但兩者差異不小。所謂的社會工作是指國家(或非營利組織)為弱勢人口提供扶持、輔導或救助,屬社會福利制度的一部份,而社工系提供專業社工人員的訓練,強調第一線的案主服務策略與技巧,以及個案狀況的紓解。相較之下,社會學教育並不直接做社工人員訓練,但因關切社會不平等是本學科重要研究主題之一,因此社會學知識幫助我們瞭解不平等現象(貧富差距、貧窮、失業、少數/弱勢族群、移民、歧視…),並提供解釋,幫助我們瞭解諸多個案背後的社會成因。

「社會學」也和「心理學」有所不同。社會學強調從社會結構、制度、互動等面向進行觀察分析,心理學則主要從個人內心進行解釋。前者較常採取宏觀角度來研究社會(舉例:少子化、經濟發展,這類屬社會變遷的主題),後者通常從個人層面來理解人的行為(舉例:探討個性差異之人格心理學、與生物學或醫學較緊密的腦神經科學)。儘管兩者有重大差異,心理學當中的「社會心理學」與社會學當中的部分微觀派別有相當的親近性,甚至重疊。

不可否認的是,「社會學」似乎也和「哲學」存在親近性,但哲學多半採邏輯推導的方式進行對於社會現象的剖析,但社會學則強調透過實證研究進行資料蒐集。

社會學和「政治學」、「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相似,但探究問題的視角不同。「政治學」關注政治行為對體制的影響與政治制度的建立和運作,「經濟學」的重心是探討市場及交易行為,且特別著重理性計算如何主導人類行為。「社會學」則關心政治、經濟行為與社會互動,組織,文化等面向的交互影響,以及政治、經濟和其他社會制度,如家庭、教育、媒體的關係。

接著可以談談社會學與「歷史學」。儘管社會學和歷史學一樣強調對於社會過程與歷史脈絡的掌握,但歷史學著重在特定歷史現象的還原和細節,社會學則著重在對於特殊歷史事件提出解釋、甚至比較多個歷史事件的異同。

最後,「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前者在意解釋的類推性、概化性(解釋是否可以用來理解其他案例),後者則著重在對於特殊單一案例的解釋周延性。


對社會系的誤解

不少人對社會系多所誤解。最常見的反應是「你念社會系以後能幹嘛?」。在此,本系以Q & A形式提供一些觀念澄清!!

Q:社會系是不是都在搞社會運動?

A:非也!社會學的涵蓋議題很廣,社會運動只是其中一種需要被探究的社會現象而已。社會學訓練的確會讓學生對各種社會趨勢現象更具有解讀能力,並具有更高的關切傾向。學生們若具利他傾向且對公共議題有興趣,通常會依各自特性來選擇社會參與的模式-----傳播媒體、社區營造、公共行政、非營利組織等。相較於各種多元選項,社運模式只佔很小的比例。

Q:社會系是不是沒啥專業?

A:大誤!要「研究社會」,當然需要有「專業方法」。社會系的重點訓練即在調查研究方法。而調研專業,應用在媒體或政治領域即為民調,應用在私部門即為市調、市場研究、企業資料分析,並與行銷、廣告有密切連結。此外,社會系大學部的基礎訓練,可以連結到相當廣的實務應用研究所,包括犯罪研究、教育、企管、統計、廣告行銷、傳播、公共行政。

Q:大家總是說社會系沒有對應職業,讀了會找不到工作。真的嗎?

A:上一個問題已說明調查研究為社會系訓練專業,且相關工作不少。從本校畢業生流向調查的資料分析來看,社會系畢業生平均薪資與全校平均並無顯著差異,畢業後一年就業比例也並沒有比其他學系之畢業生低。關於「社會系找不到工作」顯然是個「都市傳說」!!(針對這項刻板印象,本系建立「職涯資訊專區」,為學生累積相關訊息,以破除迷思,建立就業圖像。)

Q:上面提到,社會系大學教育,可以連結到相當廣的實務應用研究所。那是不是表示,如果大學畢業後選擇社會學研究所,就沒有實務工作可做?

A:別一錯再錯了!我們的社會發展已到了需高度重視「研發」的階段。掌有「研究社會」的能力,你會沒工作可做嗎?所謂研究並非只能被關在學院象牙塔才可做、才需要做。除了上述市場研究、民意研究之外,尚有不少政策單位,需要碩士級研究員,媒體及非營利組織也很需要公共議題的研究人員。若對公職有興趣,則社會行政、勞工行政,統計等科別,都是本系畢業生常見的選擇管道。

Q:社會系屬於社會組,因此不需要數理能力?

A:錯!資料處理及數據分析是我們的重點訓練之一。我們特別歡迎「邏輯強、數學不錯,但具有獨特人文傾向」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