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一隅

上一頁 社會學系系友聯絡資訊/捐款資訊

  • 系友會 Facebook

  • 信箱:電子信箱
  • 電話:02-26733936
  • 傳真:02-26739778
  • 一般捐款帳戶:
    郵局(700)
    0311360-0052202
    戶名: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系友會何介舜

    玉山(808)
    1045-940-029692
    戶名: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系友會何介舜

    捐贈發票愛心碼:4321



  • 認捐書下載:前往認捐書下載

傑出校友 / 系友

首頁 > 系友會 > 傑出校友 / 系友>歷屆傑出校友

第二屆傑出校友簡歷:簡太郎、李婉若

刊登日期:2015-12-01  
友善列印

公 共 服 務 獎


簡太郎 學長



學歷:

社會學系59年畢業


現任:

內政部常務次長


經歷:

1桃園縣政府民政局課員。(民國六十一年─六十二年) 2台灣省政府民政廳科員。(民國六十二年─六十四年) 3台灣省政府民政廳股長。(民國六十四年─六十五年) 4台東縣政府機要秘書。(民國六十五年─六十六年) 5台灣省民政廳專員。(民國六十六年─六十七年) 6高雄市政府民政局科長。(民國六十八年─七十一年) 7高雄市政府民政局主任秘書。(民國七十一年─七十五年) 8內政部民政司副司長。(民國七十五年─七十七年) 9內政部戶政司司長。(民國七十七年─八十五年) 10中央選舉委員會秘書長。(民國八十五年─八十八年) 11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民國八十五年─八十九年)


特殊事蹟表現:

1擔任內政部戶政司長期間,推動簡政便民,戶政革新, 規劃建置全國戶役政資訊系統,榮獲民國八十二年傑 出資訊應用獎及革新楷模獎。 2民國八十五年當選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參與修憲工作。 3民國八十五年榮獲行政院模範公務人員。







李婉若 學長

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女市長




1936年5月出生於天津的一個書香門第,並在天津度過瞭她的孩提時代。她的父親李耀林曾是天津一所中學的校長,因從事地下抗日工作,被日軍抓進牢獄,受盡折磨。父親的被捕,對幼年的婉若影響甚大。父親出獄後,把她們三姐妹叫到一起,沉痛地說:“永遠不要忘記‘東亞病夫’這充滿奇恥大辱的四個字。中國一定要富強起來。你們長大瞭,要為中國的富強努力。”

1949年,李婉若隨父母移居臺北,1957年畢業於臺灣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社會工作系。20世紀50年代末,李婉若赴美留學,在舊金山州立大學學習社會學。在一次同學聚會上,李婉若與在伯克利加州大學攻讀電機學博士學位的華裔留學生陳寶和相識相愛,本來相約等各自事業有成再考慮婚嫁,不料陳寶和在一次去西雅圖路上不幸遇到車禍,昏迷不醒幾乎癱瘓。李婉若主動承擔瞭照料男友的義務。她每天像保姆似地給陳寶和做飯喂食,換洗衣褲,幫助他度過生命中最艱難的日子。當陳寶和脫離危險後,為瞭讓他盡快恢復健康,李婉若毅然與這位可能會終生殘疾的同胞在舉目無親的異國他鄉舉行婚禮,組成傢庭,並獨自一人挑起瞭傢庭的重擔,婚後按外國習俗被人們稱為陳李婉若。她說自己當時連想都沒想過,假如日後陳寶和真的落下殘疾,她將如何生活。也許她的真情感動瞭上蒼,在她的精心護理下,陳寶和漸漸度過危機,完全康復痊愈,後來成為一位很有成就的太空專家。


陳李婉若是個熱愛生活、性格開朗的人。她從小就喜歡熱情洋溢的演講,喜歡挑戰,具有進取精神和超出一般人的精力和熱情。正是這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讓她能夠不怕困難、笑對人生。初到美國的那幾年,陳李婉若的生活狀況曾異常難熬。為瞭償還債務、增加收入、完成學業,她曾到飯店刷碗端盤洗碟子,到洗衣店做勤雜工,去殘疾病人傢中料理傢務,還曾做過速記、打字及電臺記者,經常夜以繼日地工作,每天奔波於傢庭與學校之間,又要學習又要照顧丈夫、兒女,其艱難、辛苦可想而知。但這種貧窮、忙碌的生活,沒有壓垮陳李婉若,反而使她養成瞭有條理、有規律的良好習慣。在完成瞭舊金山州立大學的學業後,她又考入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攻讀社會工作專業,並且於1964年在該校獲得碩士學位。“風雨過後見彩虹”,陳李婉若經歷艱難打拼,終於在美國站穩瞭腳跟。


從基層社工中脫穎而出


從華盛頓大學畢業後不久,陳李婉若便隨丈夫帶著孩子遷到洛杉磯蒙特利公園市定居。身為社工專業的碩士,她決定發揮自己的特長,從最低層做起,到洛杉磯郡立醫院——長堤醫院當社會工作人員。因表現優異,使她在入院三年後即被擢升為醫院社工部主任。

出色的工作業績讓陳李婉若在社會上也有瞭名氣。至1970年4月,由於亞洲移民劇增,洛杉磯郡社會福利部獨具慧眼,首創亞洲局,陳李婉若被委任為第一任局長。1973年後,她還曾轉任該郡的專案計劃局局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華人在美國政府機構內任要職的尚非常稀少,一個華裔女子被委任為郡一級的高級官員職務,在全美社會服務系統,陳李婉若實屬第一人。她第一天走進那幢大樓時,門口的白人警衛不認識她,還以為她是來找人的,聽說她來上班,問她給誰當秘書?連美國人也不相信,這位外形嬌小可愛的中國女人,會是上百名美國和亞裔職員的“上司”。

那些年中,年輕的陳李婉若盡心竭力,為亞裔移民申請經費、舉辦英語和職業培訓學校,做瞭許多實實在在的工作,雖事務纏身卻顯得遊刃有餘,其卓越表現得到瞭社會各界的好評。1973年,陳李婉若入選“洛杉磯十大傑出婦女”之列,直至今天,她仍是獲此榮譽的唯一東方女性。1975年,在多名美國國會議員的聯名推薦下,她被當時的美國總統福特任命為美國聯邦社會福利部婦女權利義務委員會的委員。任職期間,她遍訪美國各州,悉心調研婦女問題,並在美國國會中協助瞭婦女職業訓練法案的通過與實施。1977年,東洛杉磯社區聯合會,因陳李婉若出色的工作,頒贈她一項女性成就獎。1979年,她獲得卡特政府提名,擔任美國婦女權益顧問委員會顧問,還兼任華裔婦女組織的全美總主席。第二年,她升任洛杉磯郡社會福利部資源開發局局長,並被美國政府任命為全國成人教育顧問委員會委員。這一系列的任職經歷,不僅讓陳李婉若積累瞭工作經驗,還為她擴大瞭社會影響,為其日後的政壇生涯打下瞭良好基礎。



從1970年到1980年十年間在洛杉磯郡社會福利部的工作經歷,讓陳李婉若對美國社會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但也讓她感慨良多。她感覺到,華人在美國政壇的力量太小瞭,而大多數華人都僅僅熱衷於求學、經商或鉆研科學技術,抱著“各人自掃門前雪”的心態,絕緣於政壇之外,對國傢政策漠不關心,因此也無能為力。她身邊的情景就是最明顯的例證。

蒙特利公園市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郡的一個小城市,原先隻有6萬居民,其中華人有1萬多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洛杉磯灣區出現華裔移民大量湧入的高潮,蒙市的華人移民高速增長,至90年代,蒙市已成為全美國第一個華裔人口過半的城市),但在陳李婉若當選議員之前,市議會裡沒有一個華人代表,華人常受歧視,卻沒有人為自己說話。陳李婉若認識到,隻有華人才能真正瞭解在美華人的境遇、心態和切身利益,而非華人則因為語言、文化傳統和民族意識的不同,對華人的許多痛苦是感受不到的。於是,她立志改變這種狀況,以自己的才華,向美國社會挑戰,從一個政策的執行者變成政策的制定者和參與人,其途徑則是首先爭取進入地方議會,成為躋身美國政壇的華人代表。


1981年,為瞭實現華人參政的理想,陳李婉若全力投入瞭市議員競選活動。盡管當時她在美國南加州蒙特利公園市已經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但是要想成功當選議員就得讓更多的普通市民投她的票。陳李婉若帶著自己的宣傳材料,從一個社區跑到另一個社區,一傢一戶地登門拜訪,耐心地敲開人傢的大門,微笑著遞上自己的材料,細心地傾聽每一位選民的意見,回答他們的各種提問,宣傳自己的政見和主張,既鼓勵華裔同胞珍惜和維護自己的公民權利,也爭取其他族裔選民的同情、理解與支持。據陳李婉若後來回憶說,當時她幾乎跑遍瞭所有的選民傢拉票,為此曾跑爛瞭三雙鞋。有個周末風雨交加,她依然撐著雨傘,帶著手電筒,去敲開選民的傢門。


由於華人在美國屬於少數民族,因此陳李婉若在競選初期確實遇到很大的歧視和阻力。有些人撕毀她的相片,處處對她加以刁難,千方百計企圖阻止她當選。但這些人的行徑卻激發瞭華人的團結,許多從不參加投票的華人,這次都積極參加瞭選民登記和投票,而且非選陳李婉若不可。一位老華人看到陳李婉若的相片被人撕毀,很是氣憤,便與朋友一起把她的照片高高地豎到山頂上,以至把腳都扭傷瞭。


尤令陳李婉若自豪的是,作為共和黨人的丈夫陳寶和,成瞭支持她這位民主黨人競選的堅強“後盾”。為瞭幫助妻子勝選,陳寶和親自設計瞭一份通俗易懂的《選民須知》,並風雨無阻地上街分發;他還在唐人街的賓館酒樓門口擺檔,請華裔公民做選民登記,想盡各種辦法拉“鐵票”。有一次,一個華人說他女兒也有投票資格,但出門去瞭。當晚陳寶和剛回傢,電話響瞭,對方說:“我女兒回來瞭。”陳寶和趕緊放下熱乎乎的飯菜直奔那戶人傢,終於為妻子爭取到一張支持票。


陳李婉若本以為此次競選志在必得,可結果出乎意料,最終她還是以18票的微弱劣勢敗給瞭對手。但此番落選並未使她氣餒、退卻,反而促使她更加發奮圖強。次年4月,她重振旗鼓,再度參選,在當地亞裔民眾的鼎力支持下,陳李婉若以蒙特利公園市歷史上所獲選民的最高選票,當選為市議會的五位議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