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一隅

上一頁 社會學系系友聯絡資訊/捐款資訊

  • 系友會 Facebook

  • 信箱:電子信箱
  • 電話:02-26733936
  • 傳真:02-26739778
  • 一般捐款帳戶:
    郵局(700)
    0311360-0052202
    戶名: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系友會何介舜

    玉山(808)
    1045-940-029692
    戶名: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系友會何介舜

    捐贈發票愛心碼:4321



  • 認捐書下載:前往認捐書下載

最新消息

首頁 > 系友會 > 最新消息>系友會最新動態

【活動報導】10/16「不同世代老師的北大社會系」線上座談

刊登日期:2021-12-03  
友善列印

日期時間:2021年10月16日(六)14:00-16:00

主持人:陳婉琪老師

與談老師:張清富老師、沈幼蓀老師、張恒豪老師、陳宇翔老師

主辦單位:社會學系暨系友會

2021年是北大社會系70周年,10/16下午舉辦「不同世代老師的北大社會系」,邀請系上四名不同世代老師:張清富老師、沈幼蓀老師、張恒豪老師、陳宇翔老師,以他們的經驗和感受,回顧在系上印象深刻的回憶和轉變,也作為10/23系友回娘家的前導暖身,呼應下一場不同世代系友學生視角的座談活動。這場座談採google meet線上進行,並且同步於臺北民生校區架設實體直播,清富、沈幼、易甫老師同框參與,與線上的其他老師、系友和學生直接互動。

婉琪老師開場笑說「我不是系友所以最適合來當主持人」,要引導各位老師來爆料。在場老師中,清富老師1986年進入系上任教,是在場最資深的老師;沈幼老師是1979年畢業系友,1995年任教;恒豪和易甫老師是1991年同班畢業系友,兩人先後於2009年、2012年任教;宇翔老師是2005年碩士班畢業,2017年任教。主持人婉琪老師於2007年任教,曾歷經半年在建國校區研究室的時期。

系上自1981年至2000年與社工分系前,分成「社會學組」、「社會工作組」兩班獨立招生。更早之前,如沈幼老師就讀時是大一不分組,大二才選社學組或社工組。過去系上設有夜間部,夜間部不分組,沈幼老師剛任教時,是被聘為夜間部的專任老師,2000年起夜間部(進修學士班)歸為社工系至今。2007年,除了碩士在職專班,日間部學士班、碩士班、老師研究室都搬遷到三峽社科大樓六樓。


主題1:老師剛進入系上印象深刻的感受和教學經驗

1. 在系上的有趣故事

清富老師1986年進來任教時,上學期在社會學組開設工業社會學、工作社會學課程,在社工組開設研究方法課程。下學期開設社區研究和人文區位學。因為當時老師並不像現在這麼多,他也教過社會心理學、文化人類學等課程,清富老師說有些課自己教久了也有一點喜歡,也有一些課程是在美國寫論文考試相關的,如社會偏差和社會組織。整體而言,清富老師覺得當時比較不務正業,上那麼多課,什麼都會但什麼都不會。

沈幼老師回顧制度面上的感受,當時除了還沒有正式與社工分系之外,經過張清富、郭文般,系上制度大致都已經建立了。當年夜間部有很多必修課,規定上老師只能兼一門日間部的課,但至少在教課上自由度已相對較大,而且沈幼也擁有自己一間研究室。

恒豪老師提到自己就讀的年代,已經主要都在民生校區,大一社會學和大二研究法都是張晉芬老師教的,大二的時候小蔡回來任教,大三是阿般,沈幼回來已經畢業了,但他當阿般助理的時候,有去聽過沈幼的統計課。恒豪印象最深刻的是雅各老師,因為他講話跟當時傳統老師不一樣,但恒豪後來也覺得每個老師可以提供不同的觀點,都滿有趣的。恒豪對阿般的印象是帶學生做研究,在當他助理的時候,有一次老師生病要幫他代課,讀宗教社會學的經典,但恒豪說他根本看不懂,後來就投降了。

系上還在臺北校區的時候,老師的辦公室分散在民生和建國校區的大樓。當時學校空間太擠,恒豪舉例如現在在職專班的空間,在那時是隔成十幾個小空間,老師在打鍵盤隔壁都聽得到,上面是空的。每個人的office就是一張桌子、一點點放書的地方,是不可能跟老師meeting的,也根本不好意思去找老師,因為真的太小了。

宇翔老師就讀的時候,系上碩士班在建國校區,平常很少到民生校區,但距離沈幼老師的研究室比較近。沈幼老師研究室是難得的獨立一間,且位置靠近廁所通風管旁,那時室內吸菸還是合法,老師們常常會去沈幼老師的研究室聚。沈幼老師說有一次經濟系的老師終於鼓起勇氣問他:「原來這間是你的研究室?我還以為是聯誼室呢!」但宇翔老師笑說樹仁老師不會過去,說那間是「毒氣室」。另外,宇翔說美伶助教曾經叫他,騎機車載剛進來的桂綉老師去看沙發,桂綉老師最後嚇得說再也不敢搭學生的機車。

2. 師生一起迎新宿營和畢業旅行

與學生的互動上,清富和沈幼老師都有提到印象深刻的「迎新宿營」和「畢業旅行」,清富老師說迎新宿營是開學的時候,大三、大四學長姐帶大一的同學到外面去過夜,畢業旅行是三升四年級的時候,開學的第一個禮拜去,去大概一個禮拜左右。清富老師提到剛來前幾年,有一次到教室的時候,發現怎麼都沒有學生?他以為課開不成,結果系上的人說學生們去畢業旅行了。

在以前,宿營和畢旅都要老師帶隊才准出行。清富老師曾跟學生一起到澎湖、嘉義東石等地;沈幼老師曾是夜間部唯一專任,因此夜間部學生只要需要什麼,都會找沈幼老師來代理。沈幼提到有一年早上,臨時接到學生電話說必須要跟去宿營,因為原本陪行教官不能去,如果沒有老師的話,整車會卡在台北校區不能出去。沈幼老師回想認為單純這兩個活動,或許多增加了一些師生互動,但上課的師生互動的變化或許不是那麼大,有興趣的學生會來找你,大部分沒有興趣就是上課下課如此而已。

宇翔老師提到那時碩班也有迎新宿營,特別的是會請系上老師一同前行,做訪談、蹲點,有些老師晚上也會留下來陪學生過夜。過夜的時候,學生會買啤酒跟老師一起喝酒、抽菸,成為碩士研究生「菸酒生」的初體驗。但宇翔說因為他這屆辦太大了,所以宿營下一屆就被廢掉了。

主題2:老師在系上感受到的轉變

第二個主題,邀請在場老師聊聊在系上所感受到的世代學生、課程等的轉變。恒豪老師說以前在學的時候沒什麼中文書可以念,但現在學生都念中文,英文閱讀愈來愈少。清富老師談課程規定的變化,過去系上的必修課很多,也都比較固定,像社會變遷課程,但後來都取消了,其中一個原因是課程涵蓋的理論範圍有重疊,後來像樹仁與榮宗老師就有協調思想史和理論課程的內容,就比較沒有重疊了。其他必修也改成五選三或六選三的必選修,社會研究方法的教課年級也曾經做過調整。

在課程內容上,清富老師也回顧過去在外系教社會學課程雖然視野寬廣,但也常常覺得蜻蜓點水、不好教授的情況,並且感受到課程本身內容的時代變遷,現在是一個更多元活潑的社會,大家都在轉變和適應之中。婉琪老師補充,過去年代個人電腦還沒有盛行,隨著資訊和軟體的進步,現在系上課程愈來愈重視實作。宇翔老師補充他當時的碩班研究法課程被封為「高高統」,桂琇老師火力全開,碩班生前一晚作業寫不完在電腦室睡一排,非常難忘。

與學生互動上,清富老師提到幾位印象深刻的學生如:邱毓斌、劉正、陳易甫等。易甫老師補充在他和恒豪就學的年代,清富老師當時是系主任,經歷和承受了當時中興法商學生抗議最強的壓力。恒豪老師說那時郝柏村曾受社工學社邀請來校演講,但很多社學學生去擋,內部衝突非常激烈,最後郝柏村轉頭就走,是非常難忘的事情。

QA交流時間

最後開放在場參與老師和系友、學生提問和自由分享。現居日本的田畠真弓(Mayumi)老師,2017-2019年曾於系上任教,Mayumi老師提到自己雖然最後選擇離開臺灣,但是真的非常喜歡北大社會系的老師和學生。Mayumi老師也分享自己現在在日本教書,發現日本學生對於公民社會的態度,與經歷太陽花學運後的臺灣學生有所落差,自己也正在思考如何將在臺灣所感受到的民主和公民精神,帶給更多日本學生。

另外,主持人和系友都敲碗老師們的情史,非常可惜沒有得到老師的直接回應。有學生好奇提問:聽說宇翔老師第一年任教時不太會教書?宇翔老師說自己因為以前在英國比較沒有機會當TA,也對大家很抱歉,現在仍繼續努力。沈幼老師說其實自己現在也不知道怎麼教學,只是臉皮比較厚一點而已。恒豪老師講他第一年教統計的時候,因為小孩出生,有一次上課上到睡著,讓在場大家驚訝笑成一團。

這場座談讓不同世代的多位老師齊聚一堂,共同分享過去在系上的生活和感受,回顧系上風氣和制度變遷的點點滴滴,紀錄系慶70週年;也讓更多參與者、系友、學生,對於系上和老師故事有更多的認識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