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一隅

最新活動

首頁 > 最新公告 > 最新活動

3/13(三) 陳人豪(羅格斯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Experience of Poverty and Problem Sleep in Later Life: An Application of Marginal Structural Model Using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 Technique

刊登日期:2019-03-05  
友善列印

【演講筆記】


陳人豪教授以社會學角度看老年社會議題,並用新的觀點來補充睡眠醫療的不足。講者首先簡介生物與神經心理學對睡眠的分析:隨著年齡的增多,人的睡眠結構會有所變化,嬰兒、成人到老年時期,醒著的時間逐漸變多,在老年的深層睡眠時間變少,睡眠品質也較差(睡睡醒醒)。而從年齡階段與收入、貧窮機率的曲線,可見老年貧窮的狀況,收入在中年為頂峰,而越老越下降,與貧窮機率形成交叉點,貧窮機率上升。因此作者在控制了族裔、性別、教育年數等因素後,試圖回答「貧窮如何影響老年人的睡眠?」。但同時須考量到人的能動/自主性(human agency),因為睡眠是個人行為,會受到個人意識的決策所影響。以及社會位置與社會結構的因素,在社會溝通/社會交換 (social negotiation)的觀點上,睡眠會受到社會關係或位置的影響,例如會有由人際溝通(婚姻、家庭)展現出的睡眠,而其中的社經地位也可能影響協商睡眠的結果。


提問假設的理論背景在生物醫學上,發現在壓力之下,會觸發一種由腎上腺分泌的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又被稱為「壓力荷爾蒙」。這種荷爾蒙會容易造成睡眠障礙。→假設:貧窮對睡眠有一定的影響;而長期間的貧窮會比短暫的貧窮累積更多壓力荷爾蒙,因此也對睡眠的影響較大。而初步的敘述統計中,發現少數族裔與受教育年數較低的老年人,較容易落入貧窮。以及貧窮經驗長短與睡眠問題具有正相關。


研究結果顯示貧窮讓人不太容易入睡,貧窮的人睡比較長。貧窮對睡眠時間無主要影響,但影響老年人是否容易入睡。而暴露在貧窮較長的時間,影響較大。分析結果反映了社會結構和社會環境會影響睡眠,但人還是有可塑性(human agency)。老年人不容易入眠,但仍然想嘗試維持固定的睡眠時間和習慣。不過反過來說也呈現能動性的有限性,人可以決定何時睡,但無法控制何時睡著。以此提出對現行主流睡眠醫療的批評:忽略了社會結構(如貧窮導致的壓力)的問題,而將解方僅聚焦在個人行為的調整(如少攝取咖啡因、多運動等)。期許醫生意識提升,可以幫助患者尋找非醫療資源,形成整合性的服務,而非將醫療服務當作唯一權威性的作法。



Experience of Poverty and Problem Sleep in Later Life: An Application of Marginal Structural Model Using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 Techniq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