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一隅

職涯資訊專區

首頁 > 最新公告 > 職涯資訊專區

施惠文(Teach For Taiwan 為台灣而教 副執行長)與體制柔性對抗的社會實踐

刊登日期:2018-12-19  
友善列印

活動性質:課堂演講

活動日期:2018.12.19

主角:施惠文(Teach For Taiwan 為台灣而教  副執行長)

教育背景:台大社會所畢業

撰稿人:林佳欣


------------------------------------------------------------------------------------------------------------------------------------------------------------


我是誰 ?


學姊一開始先向大家介紹自己的職務,在Teach For Taiwan這個組織當中,他擔任的是副執行長的角色,每天的工作是訂定願景、目標,訂制組織的核心制度,並且設計一套兩年的教育計畫系統 「教育領導者培育計畫」,讓有熱情的老師能夠到偏鄉教學,同時設計一套專屬老師的課程。 因此對於這個職位而言,知道如何評估教師的影響力是非常重要的。


高中便立志要念社會學系


學姊受科技部高中生人文社會科學營的啟發,因此下定決心要讀社會系。而大學考試成績不如預測,因此到了人類系,但是仍不放棄的雙主修社會系,研究所也上了社會所,受了整整八年的社會學訓練。


社會學在學什麼?


挑戰理所當然命題背後的假設


雖然現在的職業所需的技能,包含管理、教育知識等等,不是自己大學的專業領域,但是自己卻能夠操作,學姊認為不是特定的科目給予他的東西,是他所受的整體社會學訓練帶給他的,雖然父母認為她整天在學抗議,朋友認為在學講廢話的能力(把一件簡單的事講的很難),但社會系提供學姊多方思考命題背後假設的觀點,例如:


「一個好老師,一定要有教師證。」


如果對這個命題不假思索,便會認為「教師證的考試制度能夠精確反映好老師的標準」,也會陷入「好老師的標準只有一種」,也就是國家給你的那種。


學姊認為應該去探索一個未知的答案, 以見樹又見林的全貌觀點看待事情,才能找出最核心的假設。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寫作業?」


一般老師的直覺判斷可能是孩子懶惰、父母不管教,但是受過社會學訓練的老師會去看到孩子真正不寫作業的原因,發現許多結構性的因素。便不會直接去責怪學生,並找到更多幫助的方法,看到制度的缺陷,那才是孩子不寫作業的背後原因,而不一定都是孩子個人的錯。


每個人都是社會結構中的一份子,每個問題都是系統中不同的環節造成的結果,看見全貌才能產生真正的同理,找到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


從具體的經驗現象中找到背後共通的抽象概念


從許多的答案中找到共通性的原則,告訴大家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這個化繁為簡的能力,是社會學給予的。在社會系學的可能不是直接的技能,但是在不管哪個產業都很需要的核心統領能力。


成為一個能夠看見問題改變現狀的人,這是社會上大多數人沒有的,卻是社會系學生每天在做的事。


社會系畢業可以做什麼?


演講到了後半,學姊向我們分享他當初思考畢業出路的心路歷程


1. 「聰明是一種天賦,善良是一種選擇」


大學就讀人類系時曾到原住民部落進行田野調查,詢問部落青年的「夢想」是什麼,得到的答案是711的店員或加油站員工,這些微小的夢想讓學姊體驗到了階級再製於人們身上的展現。


一個人並非「只要我努力…」就可以達成夢想,家庭因素與教育背景的影響很大,影響了一個人夢想的大小,也影響了一個人能不能夠成功抵達。這樣的想法在學姊心中埋下了種子,希望之後的職業能夠改變這樣的不平等。 學姊也認為,可以選擇善良,是一件幸運的事。


2. 大學時期的探索


大三為了找尋答案,到了台大一年一度的就業博覽會,但逛完一輪覺得很低落,竟然沒有自己覺得可以去的地方,開始質疑自己是不是唸錯系。


「沒有人可以告訴你可以做什麼,除了你自己」。


而事隔了十年,現在很多到TFT面試的人曾經有很好的工作,但他們寧願放棄那樣的生活,到偏鄉教書,因為他們認為之前大學讀的科系有對應的職業,一畢業就到相關機構上班,從沒想過自己喜歡的、在乎的事情,到了30多歲才開始思考自己真正想做什麼,因此展開了人生的轉彎之旅。


看到這樣的情況,學姊開始覺得自己當初選了一個「沒有人可以告訴他怎麼做」的科系是很幸運的,在大學就能探索自己真正喜歡的,比起到職場才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是種幸福。


3. 318 學運的洗禮


曾經參與過318學運,學姊體認到高強度的社會運動抗爭可能不是自己能夠走的路 ,不管在生理或心理上都有較大的負擔,同時體會到「一個人叫做異類,一群人叫做改變」,我們認為難以撼動的社會結構,是很多個體的加總,若想改變結構,就是從一個個人身上開始,而改變一個人,就是從教育開始 。


後來偶然遇到TFT,那時還是草創時期,突然發現這個組織與自己很多的理想契合,組織的運作方式能夠好好坐下來與系統對話,用柔性的方式改變某些社會的不平等,學姊便決定,就是它了。


如果再問一次自己是誰?


學姊認為自己是一個持續在探索「社會變遷如何可能」的社會實踐者 ,思考如何去改善社會的價值觀,改變體制運作背後的遊戲規則,這是她每天把自己在社會系課堂上所學的,努力在生活中實踐的方式。


給學弟妹的話


學社會學可能會體察到許多的不平等,可能覺得很憤怒很無力,但社會系學生的禮物是,永遠能體察社會應該改變的地方,能夠去同理在每個位置上的人可能都有它無能為力的地方。


不要放棄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可能性,但請不要忘記改變世界需要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