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一隅

最新公告

首頁 > 最新公告 > 最新公告

本校社會學系主任黃樹仁副教授投書中國時報「從金錢外交迷思中醒來」。

刊登日期:2008-05-06  
友善列印
中國時報 2008.05.06 從金錢外交迷思中醒來 黃樹仁

 巴紐建交詐騙案爆發以來,朝野的批評集中於主事者的輕易受騙或可能貪瀆舞弊,而不是金援外交的策略。這般不擇手段維持外交的思惟,當然其來有自。原因在於中國對台灣的外交封鎖,台灣人顯然相信,台灣的外交空間,是我們與中國對抗爭來的。甚至,是我們在金援競標中標到的。但事情真的如此嗎?

 在這外交鬥爭中,台灣人似乎從未反省一個顯而易見的盲點。那就是,以今日中國之多金,為何他們不乾脆一次買走台灣所有的邦交國?中國外匯存底高達一兆多美元,台灣僅二千多億,既然邦交的有無取決於經濟援助與收買政要,中國為何在這些小國出手不能比台灣更大方?

 現在台灣邦交國都是政治不上軌道的小國,貪汙腐化不是新聞。要拉攏此等國家的外交關係,賄賂政要個人遠比援助他的國家更有效。這正是此次巴紐鬧劇根本所在,但這也正是台灣外交金錢遊戲的侷限所在。

 我們是民主國家,外交經費受到國會及輿論監督,不能明目張膽用於賄賂外國政要。被坑三千萬美元已足以令我們的外交部長焦頭爛額。但中國不僅遠比台灣多金,而且政府經費使用不受外力監督。以中國目前經濟實力,及台灣邦交國的政治現實,如果中國意圖在外交上完全孤立台灣,其實相當容易。但他們卻偏偏留下二十幾個小國不買。

 很殘酷推論是,中國不挖光台灣邦交國,非不能也,是不為也。易言之,中共中央在戰略層次給台灣設定了邦交國總量管制。我的推論是,中國之所以容忍台灣某些外交空間,理由不在於中國願意容忍台灣獨立,而在於他們已經相信台灣最終不可能獨立,台灣遲早要回歸中國,因此並不急於攤牌。

 中國已獲國際社會普遍承認,地位穩固。經濟發展迅速,兩岸生活水準差距日小,貿易日益緊密,愈來愈多台灣人到大陸經商任職。北京當局顯然相信,長此以往,台灣人遲早會接受統一。既然如此,不必急著趕盡殺絕,免得太傷台灣人民感情。

 另一方面,目前台灣的邦交國都是國際政治與經濟上無足輕重的小國。對台灣的自尊與心理健康很重要,但對中國而言可有可無。這些小國在聯合國替台灣說說話,只是例行儀式,無關痛癢。但如果買光台灣的邦交國,讓台灣人陷入全面孤立的恐慌,甚至國家崩潰的恐慌,卻可能逼台灣鋌而走險乾脆正式宣告獨立。迫使中國動武壓制,因而引發國際干預,甚至引發中美衝突,而對中國的經濟發展造成嚴重打擊。兩害相權取其輕,經濟發展遠比急速統一重要,中國選擇了暫且容忍台灣的某些外交空間。
 如果上述推論屬實,對台灣有何意義?

 一是只要能維持適當的經濟與自衛能力,台灣的生存並沒有立即的危險。反獨甚於促統,是目前中國的兩岸政策。中國並沒有追求急統,台灣人其實不必過度緊張,更不必自亂陣腳。中國不僅經濟變遷急速,政治觀念也持續緩進的開放。守時待變,兩岸將來極可能找出更兩全的相處方案。

 另一方面,在中國政治觀念進一步改變前,以目前雙方的政治認知,中國也不可能讓台灣擴大外交空間,尤其不可能讓台灣進入聯合國。不論台灣國內如何公投,不論多少小國替台灣發言,不論台灣以何名義申請,都不可能突破中國的封鎖。但只要台灣不明文宣告獨立,中國也不至於強逼台灣立即統一,甚至也不會挖光台灣的邦交國。雙方外交官都很當真的外交鬥爭,其實可能都是中南海的掌中戲碼。

 總之,如果胡錦濤決定拔光台灣的邦交國,我們其實無力阻止。反之,如果我們能夠維持某些邦交,原因不在我們比中國有錢,也不在我們的外交官比較厲害,而在中國決定不競標,在於中國單方面決定讓台灣保有某些外交空間。既然如此,我們為何要花大錢做冤大頭?為何要費力於無意義的金援建交?

 這當然並無意指我們應該拒絕援助貧窮國家。富裕如台灣者,應該適度負起援助貧國的國際責任。但援助目的應該出於人道關懷,以及廣結善緣,而不是為了收買外交關係。因為,我們其實買不過中國。

 (作者為台北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