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一隅

職涯資訊專區

首頁 > 最新公告 > 職涯資訊專區

李淇(WaCare遠距健康ESG永續推廣部經理) 影響力職涯的不同實踐:從非營利組織到社會企業

刊登日期:2024-06-05  
友善列印

活動性質:職涯講座

活動日期:2024.5.15

講者:李淇(北大社會學系2016年學士畢業、WaCare遠距健康ESG永續推廣部經理)

撰稿人:張嘉和

--------------------------------

「社會學確實是個發展多元但不確定性高的科系,有時也讓人感覺無所適從,但今天我來是為了讓學弟妹們意識到社會系畢業也能有多元出路!」畢業於台北大學社會學系的李淇,現職為WaCare遠距健康ESG永續推廣部經理,以此作為演講開頭,分享一路以來斜槓就業的故事。


大學時期,李淇認為是段探索到啟蒙的過程,大一時接受社會學的訓練,讓自己開始接觸不同議題,從中思考更多可能性,並自己意識到應該為社會議題要做出改變。大二時,正逢318學運期間,讓李淇開始意識身旁友人、社會和國家暴力的距離,在參與學運的過程和後續中,李淇也與北大異議性社團舉辦活動,將兩岸主權議題從街頭帶進校園,對社會討論進行貢獻。大三時,李淇藉由修課的過程中,進一步受到雅各老師、女性主義的啟蒙,確立自身對於性別議題的興趣;後續則因為自身仍對法律工作有興趣,於是申請輔修公共行政朝著考取公職的路徑前去。大四時,李淇不斷在體制內外游移,準備公職考試的同時,卻也意識到體制內性別不平等的環境缺點,最終放棄國考。為繼續找尋出路,李淇開始挖掘自身興趣,並利用關鍵字、具備能力等路徑尋找更貼近自身理想的道路。對於高齡產業、性別平權、活動企劃有興趣的李淇,在畢業擔任系上欣怡老師的專任助理,投身中高齡二度就業等議題的審議座談計畫,進一步規劃後續進修方向。


到了研究所階段,李淇透過尋問自身為何就讀研究所、希望從中獲得甚麼等想法篩選後,由於自身對於瞭解中國政權、識別中國需求抱有強烈好奇心、社會氛圍影響下,最終選擇了清大社會所中國研究學程,既能在滿足研究需求下,又能接觸不同人脈網絡,碰撞更多發展可能。在研究所時,李淇前往中國進行田野調查,發現中國對台有許多優惠政策,例如地方創生優惠、青創基地的設立等,都是為了拉攏台灣青年前往中國,李淇也藉此發展自身的研究貢獻,最終以「貌合神離、各取所需:兩岸交流中惠台生產鏈」一文,撰寫惠台政策背後的兩岸議題。然而在接觸學術研究的同時,李淇卻也意識到學術的侷限性,她更希望的是讓此議題加入更多公共性討論、社會溝通,於是開始和相關NGO、基金會牽線,以審議民主的方式邀請參與過中國活動的社會人士發表感想、舉辦記者會等,增加社會討論。


同樣在清大社會所時期,由於2019反送中事件發生,李淇開始反思台港兩國與中國關係,並看見港人所遭受的威脅與困境,於是與來台港人共同創立NGO「社團法人台灣香港協會」,聯絡在台的各個港人社群,達到社群凝聚、台港文化交流的目的,同時也舉辦講座展覽、撰寫助學金計畫,為在台港生手足連結資源輔佐港生在台生活、就業。有此經驗後,李淇也陸續協助香港社團運作,例如台灣撐香港陣線、如水協會、台灣例牌協一協會等,盡自身心力與資源,努力讓台港議題被看見,同時也在NGO的工作歷程中培養專案企劃、會議主持的能力。


近期則回歸對於高齡產業的初心,在WaCare遠距健康擔任推廣部經理、財團法人數位人道協會執行秘書,將智慧照護、數位共生推廣至偏鄉社區,將民眾、照顧者、醫療專業人員集合在線上,進行遠端的照護指導,讓醫療打破距離的限制,弭平城鄉醫療資源差距。同時,為使工作更加精進以及順應ESG市場趨勢,李淇更於去年取得永續管理師證照,藉著永續商業的模型設計,將一般企業和長照據點串連而起;透過讓企業認養長照據點,滿足大型企業對社會的回饋需求,同時又補足據點的照護資源,找到雙方永續的合作利基。


最後,李淇以社會學訓練對職涯發展的三大幫助、勉勵學生的佳句作為演講收尾。第一,她認為社會系出身的學生,出路其實十分多元不侷限,同屆也有很多同學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第二則是社會研究方法所訓練的訪談技巧,是業務工作、跨部門溝通都需要具備的軟實力。第三是社會系學生具備找尋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點對於工作發展十分有幫助。李淇認為學生們接觸社會時難免感到迷惘,但只要在做職涯相關的決定前,先釐清「自己期待從中獲得什麼」,從中找到自身成就感的來源、有意識地做出每個決定,並且在感到迷惘時適時找人聊天,就能慢慢摸索出屬於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