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一隅

最新公告

首頁 > 最新公告 > 最新公告

系主任給學士班新生的歡迎信

刊登日期:2008-09-01  
友善列印
系主任給學士班新生的歡迎信
 
各位社會學系的新同學:
 
    歡迎各位加入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的行列。
    經過緊張的入學競爭,各位終於脫穎而出,進入名列前茅的國立臺北大學。多數同學應該會如釋重負,開始想像未來四年美妙的大學生活。但在同時,許多同學可能也開始疑惑,社會學是什麼?社會學有何用處?讀社會學系以後要做什麼?大學生活是何光景?在歡迎各位同學之餘,似乎也有必要給各位基本的瞭解與心理準備。
 
   一、社會學是什麼
社會學是研究社會制度與人群行為的學科。從家庭制度、同儕關係、學校生活、政治行動、到經濟社會變遷等等,都是社會學研究的範疇。我們生活在社會裡,理解社會的運作無疑是人生成功的必要智慧。社會學正是理解社會現象的智慧。為了研究社會現象,社會學也發展出愈來愈複雜精細的調查研究方法。這些調查研究方法也是社會學系課程的重要成分。
 
二、社會學畢業生的出路
各位或許疑惑,社會上似乎沒有任何行業專屬於社會學系畢業生。社會學系畢業生的出路何在?答案是,在各式各樣的行業裡。不論在任何行業,想要成功,都需要理解社會制度與人群行為。社會學知識的應用,沒有範疇限制。因此,社會學系的教育主旨,並不在導引學生走向特定的行業,而在於引導學生發掘自己的興趣與能力,以便在畢業後將社會學知識應用於自己選擇的專業。我們的畢業生散佈在各種行業裡,從中學教師、公務員、從政、經商、到媒體工作、學術研究等,不一而足。社會學教育的目的不在限制他們的行業選擇,而在於豐富他們的選項。
 
三、大學教育與職業選擇的低度相關
臺灣的中小學生習慣了標準答案的教育,常誤以為大學所學與未來就業必然要對應。報紙上也常見所謂大學畢業生學非所用的抱怨。這其實是對大學教育的誤解。如果年輕人只因入學時被考試成績分發到大學某一科系,就此決定了終身的職業,這豈非將自己的命運託付給偶然的考試分數,而可悲的否定了自己的個性與選擇能力?大學科系豈不變成壓製一模一樣塑膠花的工廠?
大學不是壓製塑膠花的工廠。絕大部分年輕人也不願犧牲自己的個性與興趣,而將自己的命運交由入學考試決定。入學後,絕大多數學生發現,大學與高中截然不同。臺灣的中小學教育過度強調標準答案與整齊畫一,而大學教育的目標卻在於啟蒙,在於發展個性,在於自我成長。自我成長的重要內涵之一,在於跨越科系的界線,從大學無數科系的豐富課程與課外學習機會中,廣泛的接觸,勇敢的嘗試,去發掘自己的專業興趣與能力,去建構自己的未來志業。因此,同系的同學,會發展出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大學,不是塑膠花的壓製廠。大學,是培養有個性生命的花園。分系教學的目的,只是為了課程設計的方便,而不是為了限制學生的視野。
也因此,人文社會科系的畢業生會散佈在不同行業。即使一般認為高度專業的法律系畢業生,從事司法官或律師工作的也不到十分之一。在大學中發現自我,而不是被入學考試決定未來,這其實才是正常現象。社會學系畢業生之散佈在各種行業,與絕大多數科系並無大異。
 
四、大學不是終端教育
大學科系與未來職業的低度相關,可能令多數新生與家長震驚。但這可能還不是最令人震驚的消息。各位更應該知道的事實是,大學文憑沒有各位想像的有價值。有人可能還以為大學是菁英教育,進了大學就是鯉躍龍門。三十年前這可能有幾分事實,但今天已全然脫離實際。
民國五十六年臺灣小學畢業生只有一半可以升學。六十二年大學聯考僅錄取兩萬名新生。但是九十六年夏臺灣畢業了博士2850名,碩士49976名,學士228645名。碩士人數是三十年前大學生人數加倍以上,升大學比四十年前升初中還容易。大學學齡人口就學率將近百分之七十。大學教育已是實質上的國民教育。臺灣正邁向已開發國家之林,社會發展與產業升級帶來了教育升級。教育升級帶動國民素質與生產力的提昇。但也帶來大學文憑的相對貶值。各位未來四年的教育不是菁英教育,只是國民教育的前段班而已。
當大學教育變成實質上的國民教育時,高比例的大學畢業生將成為基層人力,取代過去的初高中畢業生。領導階層的工作,過去大學畢業生足可勝任者,愈來愈需要碩士與博士教育。亦即,大學畢業生如果未來想進入各行業的領導階層,應該儘可能接受碩士以上教育。臺北大學是名列前茅的國立大學。我們的學生都是高中畢業生的菁英。但如果各位想要成為未來各自領域的菁英,則大學不應是各位的終端教育,而應是更高一層專業教育的基礎教育。
 
五、社會學與未來志業
從上述社會變遷與教育發展的觀點,我們將更能理解大學社會學教育的意義。各位在國中畢業時,都知道高職課程比高中更實用,但為何各位不選擇實用的高職,而選擇不實用的高中呢?理由很簡單,各位預期自己將會升大學,因此沒有必要在高職接受實用技術的訓練。選擇高中的學術基礎教育,更有利於為大學作準備。
現在,上述邏輯要再重演一次。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已到了碩士教育相當普及的階段。各行業的領導階層愈來愈需要碩士以上專業教育。如果各位決定接受碩士教育,則大學階段最明智的選擇,不是太實用、太技術性的學科,而應是學術基礎教育。以便深紮知識基礎,恢弘視野。道理就如同各位當初選擇高中教育而非高職教育。
社會學正是技術性質較低的基礎學科。看來與高中課程一樣沒有實用價值,但卻會增長學生對社會人群的理解,養成高瞻遠矚的習慣與能力。至於未來各自行業所需的專業教育,則在碩士階段進行。因此,本系對各位同學未來四年的期望是,一方面認真學習社會學,掌握理解社會的知識與智慧,發展人生的宏觀視野。另一方面,廣泛接觸探索大學裡各學科的內容,發掘自己的興趣與專長,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行業,以便在大學畢業後,進入碩士班接受各行業的專業教育。
 
七、社會學畢業生的專業選擇
社會學系的畢業生升學碩士班時,最常見的專業選擇,包括法學院的法律專業研究所,公共事務領域的公共行政、犯罪學,商學領域的人力資源管理、行銷,以及新聞、傳播、出版、民意與市場調查等。只要與人有關,都是社會學畢業生的天地。大學部的社會學教育,不但提供了這些碩士專業教育必要的堅實基礎,而且提供了這些應用科系本身通常不具備的宏觀視野。事實上,以美國經驗顯示的教育發展趨勢,愈來愈多的專業教育會轉變成以碩士為主。例如,美國企業主管普遍具備企管碩士學位,但大學階段卻幾乎都主修其他科系。美國的法學院沒有大學部,大學各科系畢業生才能進法學院接受學士後法律訓練。日本與韓國已在最近跟進。我國也在研議改採此制。這是產業升級的時代,教育也必須升級,預備教育也必須延長。
除了上述應用領域的專業外,對知識工作或學術研究有興趣的社會學畢業生,會攻讀社會學、政治學、人類學、史學等人文社會學科的碩士、博士學位。這些對知識與學術有興趣的學生,普遍發現社會學不僅提供了理解社會的最深刻理論基礎,而且充滿社會關懷與宏觀歷史視野。貫穿社會學史的強烈批判反省精神,更使社會學成為現代入世知識份子最佳的養成所。這種知識份子養成教育,不僅使選擇知識與學術志業的畢業生如魚得水,甚至選擇前述各應用領域的社會學畢業生,也都發現社會學使他們比一般同行有更強烈的反省與創新精神。
當然,並不是所有大學畢業生都會立即就讀研究所。許多同學在大學畢業後,到各行各業工作一段時間,多方嘗試,確認自己的興趣,而後才繼續升學深造。這些同學往往有比較明確的求學方向。
總之,各位的未來,不應由偶然的入學考試成績決定,而應該透過大學期間的探索成長來確定。每人志趣不同,同班同學將來會散佈在不同專業裡。
 
八、大學不是由你玩四年
畢業後散佈在各種行業,而不是被大學就讀科系決定職業,意指個人對未來志業有廣泛的選擇自由。但自由是有代價的。自由的代價是對自己負責。大學期望學生編織適於自己的課程,要求學生思考辯難,經常沒有標準答案。人生,也沒有標準出路。每個人必須學習為自己尋找答案,為自己負責,為自己建構未來。建構未來必須立基於堅實的知識,堅實的知識來自認真學習探索。大學是學習的場所,不是由你玩四年的地方,這可能會令許多同學感到意外。
在嚴苛的升學競爭下,臺灣的大學,尤其人文社會學科,傾向於入學困難,畢業容易。通過入學窄門的學生,常以為大學是輕鬆度日的天堂。這種散漫精神,更被不少以開放為名而教學怠惰的老師所縱容擴大。我必須提醒各位,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素以教學嚴格自期。我們要求自己教學認真,因此我們也不會容忍學生不用功。縱容學生荒廢時日,既對不起將子女託付我們的家長,也對不起將要面臨人生挑戰的學生。
 
九、面對心智成長的挑戰
臺灣的大學新生經常面臨學習的困難。理由在於,臺灣的中小學教育習於短篇標準教材的背誦,而大學卻要求學生廣泛閱讀,面對不同理論的辯難,發展自己的觀點。我們不要背誦標準答案,我們要學生練習思考,表達異議。這是相當困難的心智成長。許多大一新生有適應的困難。但如果學生不認真學習成長,將會發現第二年以後的功課更困難。大一功課只是導論,大二以後的社會學專業課程遠比大一導論深入許多。大一功課不紮實,大二以後將會非常辛苦。
但我們也不希望同學們鎮日埋首書桌。大學有各種新鮮的課外活動,從體育、藝術、宗教活動、到志工服務、社會參與等,是高中時難能經驗到的。課外活動能幫助年輕人發掘自我潛能、理解社會、學習組織人群,是成長過程非常重要的教育。尤其社會學的學生,課外活動更形同社會學實習。我們鼓勵同學們勇於嘗試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至於課內學習與課外活動之間的時間斟酌,則是大
學生必須學習的重要課題。
    臺灣小國,我們的生存寄託於國際政治與經濟,學術與科技更仰賴向外學習。英文能力是向外學習與對外關係的關鍵因素。但臺灣多數大學生從未養成使用英文的能力與習慣,逃避英文閱讀的痛苦是臺灣大學生的普遍現象。而多數大學老師指定英文教材也只是行禮如儀,絕少認真考核。後果是全國工作人口的英文能力低得可憐,嚴重妨礙外來新知的學習。本系教學大量使用英文教材,而且強迫學生養成英文閱讀的習慣。英文閱讀能力太差的學生,無法從本系畢業。如果各位在暑假無所事事,閱讀稍淺顯的英文小說是很好的預備工作。各位可能發現,許多英文單字已經查了兩百次字典仍然記不住。我的建議是再查一次,直到終於不知不覺記住為止。語言學習沒有捷徑,勤能補拙而已。老師們當初也是這樣學習。
 
    十、將見面的老師
    臺灣的大學教育正經歷大幅度的檢討與改變。本系的課程也正逐步調整之中。為了教學實驗,我本人預定在秋季開學時,除了例行教學之外,額外增授一門選修的「臺灣社會研究」。這門課在課程表上是大三與大四的選修課,但我與幾位老師反覆檢討後,覺得讓大一學生修這門課可能更有益於結合社會科學啟蒙與本土社會教學。因此,這門課可說是為各位而開,我將以一年時間嘗試與各位分享我三十年的學思成果。希望各位都能選修此課。
如果各位有興趣事先瞭解本系的課程,最簡單辦法是進入本系網頁,查閱大學部的課程大綱。但是,請也不必過度緊張。現在畢竟還是暑假。
    林林總總,希望我的說明,能幫助各位對未來四年的學業有心理準備。我也希望各位能將這封信呈閱貴家長,既讓他們瞭解子女的教育,也有助於親子共同討論未來的求學計畫,獲得他們的鼓舞與支持。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是大學教育成功的必要條件。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各位同學、家長以電子郵件與我本人或未來大一導師聯絡。兩位大一導師是陳韻如老師與蔡明璋老師。本系12位專任老師有11位是留美的社會學博士。陳老師是本系唯一留德的社會學博士。她也曾長期僑居阿根廷,是臺灣少見的拉丁美洲專家。她也將是各位大一社會學導論的授課老師。蔡老師是本校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與教學傑出。兩位優秀的導師應該可以為大一同學提供有效的導引。我們的電子信箱在本系網頁上。
如果方便,我們也希望各位以電子郵件告知本系你的電子信箱,以便發送各種通知。本系電子信箱是soc@mail.ntpu.edu.tw。來信只要說明姓名與信箱即可。
 
    順祝各位
闔家平安
 
                                系主任  黃樹仁  謹識
                                                    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