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性質:職涯講座
活動日期:2023.10.11
講者:陳琦玓(本系學士班108年畢業、曦爵股份有限公司秘書)
撰稿人:張嘉和
--------------------------------
「你讀社會系喔? 這應該是社會系畢業的人經常會聽到的疑問吧!」2019年畢業於台北大學社會學系的陳琦玓,現職為曦爵股份有限公司的秘書,以此提問句做為講座開場,並且分享過去在社會系的經驗,包含交換學生(北京人民大學)、實習(天下文化)、旅行見聞、工作趣聞等,講解自社會系畢業後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
校園階段保持開放心態多方嘗試!
「我到底想要做甚麼?」是陳琦玓在大學階段不斷構思的問題,為了回答自己的疑問以及督促自己多方嘗試,琦玓低年級時選擇到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實習,增進自身在面對多方事務、人際關係處理上的能力,並且在大學四年期間積極參與社團、志工活動、課堂助教等,努力擴充自己的實力。在大四畢業之時,她偶然收到過去在台東實習單位的訊息,統籌人員詢問是否前往國外讀書,經過快速考慮後,陳琦玓著手準備國外求學需要的資料,並且借助臺北大學社會學系張恒豪教授的經驗與資源,前往夏威夷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 Hawaii) 就讀亞洲經理人培訓計畫(Asian Executive Management Program),就讀期間透過申請獎學金,協助自身在夏威夷完成學位;對此陳琦玓也提及希望出國的學生,可以針對當地學校搜尋相關獎學金(scholarship),能讓出國之路更加順遂。
夏威夷作為度假勝地、華人移民地之一,讓當地充滿著文化碰撞和對話。在國外就讀期間,琦玓利用閒暇時刻,以及過去在社會系培養的軟實力,保持對於異文化族群的好奇心和敏銳度,以旁觀者的角度去切入對方的生活,試著與之相處,讓琦玓對夏威夷文化有了更深的認知和更多的機會,包含接觸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學習當地玻里尼西亞群島與南島語族的文化、觸碰海洋族群文化等,種種機遇與交流,都讓琦玓重新思考人類、海洋、生物等多方社會關係。
用連結感找尋下一步,台東成為我的家
2019年下旬疫情四起,琦玓所處的夏威夷卻是直到2020年中才爆發,緊急從夏威夷返台後,琦玓開始思考工作需求,對此琦玓有自己獨到的看法,並給予聽眾建議,包含哪些事情是你連續做了好幾次的?手機最多是那些照片?那些人是你在一起最自在呢?依循自身「最有連結感的事情」以及「對於工作的理解」,琦玓利用過去暑期實習的資源,成為了財團法人公益平台的活動企劃,在台東從事藝術與文化推廣,與工作夥伴盡力協助保存與實踐原住民文化。延續過去與異文化相處的能力,加上社會學以邏輯性的方法梳理生活與工作;琦玓發現台東匯聚各種流動的職業工作者和族群,要與在地人建立關係才能順利完成目標。為此,琦玓學會去到當地居民需要聚集的地點和會所,融入當地的活動與習俗,例如理解米酒對於原民文化的重要性、了解部落生活細節,連繫當地重要的文化保存推動者,學著在人際網絡、土地關係、美感營造取得平衡。琦玓也在演講中提及,「台東給我的力量不是一直待在那,而是我夠愛上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地方」台東成為她返台後落地與茁壯之處,帶給她無窮收穫。
努力成為一個人
然而,台東卻非琦玓最終選擇,面對實際需求,企劃工作雖然帶給琦玓許多意外收穫,但相同職位與環境也有停滯的階段,成長與適時出走是她更加重要的考量。如同開頭提及,保持開放的心態、對異文化保持好奇心,琦玓在不同場域中都極力於表達自身價值與需求。歷經多層面考量後,目前琦玓在營利公司但任秘書一職,其工作內容為管理公司房產,協助租用給大型企業商用,並找尋國內外金流與贊助,維護公司、投資人、客戶之間的關係,她形容自己就像「阿拉丁神燈」般協助老闆,在多方關係中來回互動。演講最後,琦玓認為「所有的積累都會有蛛絲馬跡,需要花時間整理回顧」,也許求學或工作當下不確定未來志向,也要保有自己的熱情,並不斷反問自身是誰?從哪裡來?又將前往何方,努力成為自己嚮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