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一隅

最新活動

首頁 > 最新公告 > 最新活動

110/04/28(三) 109學年第2學期社會實踐發表會活動紀錄

刊登日期:2021-06-24  
友善列印

活動性質:發表會

活動日期:2021.04.28

撰稿人:官振蓉


---------------------------------------------------------------------------------------


大家覺得就讀社會系的日常是如何呢?整天坐在桌子前學習理論?每天和同儕討論問卷測量或報告進度?其中,的確說中某些社會學系常見的景象,社會學三大家的理論成千上萬,若只是單獨背誦理論、學習文本,似乎有些枯燥乏味…...。但,充實於讀書生活的同時,系上的教授們也希望學生真正地走入田野,書上文字所能解讀的社會學太過虛幻,系上鼓勵學生踏出舒適圈,別只是藏身於文字之後,該趁著年少輕狂出外闖盪!

這次的社會實踐獎,有人因為對SDGs富饒興趣而參加營隊、有人探討太陽花運動的發生是否影響學生選擇科系之意願、有人將自己在桃產總的實習寫成小小的社會學筆記、也有人勇於書寫自己住進精神病院的感受,同學們都以各自不同的生命經歷撰寫成一篇篇有趣的社會學觀察記錄。

第一個報告的王若馨同學,報告主題為「我們之於 SDGs?─全國高中學生 SDGs 領導實踐培訓營輔導員心得分享」。她在參加國際談判人才學程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對環境保護和永續發展等議題非常有興趣,在IG上看到全國高中學生SDGs領導實踐培訓營在招募輔導員的時候就決定去參加看看。事實上,SDGs在國際上已蔚為風潮,許多人暢談永續經營,提出更多能夠改善社會的好方法,國際各地也響應這個潮流,台灣亦不例外,不少企業為達到企業社會責任將SDGs的指標納入公司營運的目標,許多NGO也開始推動SDGs,傳達永續發展的理念。不過,回歸學生的角度來看,SDGs又是什麼呢?這也是王若馨同學在營隊的過程中不斷反思的問題, SDGs的層面繁多,都不是能夠輕易解決的問題,但王若馨同學相信,只要透過每個人不斷的努力,那些微小的作為最後都會聚集成巨大的能量,使世界變得更好。

馬國勳老師講評說道,現在各地都在推動SDGs,不論是北大也好,或是社會、企業,都是現在大家想要去推動的東西,很謝謝同學做了這樣的一篇報告,也很鼓勵各位同學去參加類似的營隊活動。在這個報告中他也有不少有趣的發現,比方說參加這個營隊的人大部分是女生,營隊行政團隊基本上都是排名較前面的大學,會不會營隊裡的高中生也都來自菁英高中呢?這些問題很值得我們去深究。

第二位報告的林芸品同學,主題為「八年級生的太陽花覺醒:探討明星高中與一般高中學生的大學科系選擇」,林芸品同學在國中時期碰巧遇上太陽花學運,當年熱血的學生們霸佔立法院、強烈提出訴求的場景,對於當時還是學生的她而言帶來不小的震撼,也影響了她往後的求學生涯。太陽花為暨野百合運動後最大的社會運動,在報告中她重新回顧當時太陽花學運的歷程與重大事件,探訪各個現任大學生,想知道這場台灣歷史上重要的社會運動是否對八年級生們往後的職涯選擇有重大影響,是因為這樣特殊的生命歷程而真的改變他們選擇某些科系的慾望?亦或只是像人生某些重大但不經意的時刻一樣只是稍稍的讓八年級生更注重社會議題呢?

陳婉琪老師講評說道,雖然太陽花學運並不是太久遠的事情,也只過了個位數的年份,卻好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一樣,而且還是探討對選擇科系能動性的影響,讓她相當驚訝。她也稱讚林芸品同學這篇寫得很好,內容不拖泥帶水,而且十分清楚。

接下來是「窺見勞資爭議的一隅─桃產總實習」,藉由實習經驗探究勞工議題的陳映語同學。在暑假期間選擇去桃產總實習的她,雖然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處理一些基本的行政業務,但也從中窺見不少勞資雙方不平的實情,大部分的勞工所擁有的資源較少、對法規也較不清楚,相較資方所擁有的權力和資金,使的雙方在談判的過程中,往往都是資方占優勢,就像報告中所提到,資方可能會耍一些「手段」使的勞方在對抗的過程中更不利。陳映語同學最後也說,以前會認為為什麼勞方總是用激烈的手段去控訴資方的所作所為,但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勞方真的想要如此大費力氣,而是真的走投無路,迫不得已之下,才使用如此激進的方式。這次的實習經驗,也讓她體會到勞資雙方依然有巨大的資源差異,這也是為什麼有工會存在的必要性,才能使勞工權益更加完善。

戴翠莪老師講評說道,其實要很謝謝陳映語同學去參加這場社會學實習,社會學實習這堂課由戴翠莪老師負責,陳映語同學在桃產總實習的上司給予她相當好的評價,所以她很感謝陳映語同學在實習過程中的認真負責。除此之外,她對這個報告也有一些建議,若夠多在組織規模和運行方式多加著墨會更幫助大家理解桃產總是如何運作的。

最後一位林芷婷同學,報告主題為「無所適從的生活裡,我們一起活過的十天:精神科急性病房的社會學觀察與紀錄」,內容詳細記錄了她住在精神科急性病房的日子,從一開始進入精神科急性病房開始,她不能帶任何一個可能導致自殺行為的物品──包括筆、褲子鬆緊帶的線,諸如此類,看似微小到不行的物品,都有可能會導致病人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到了病房內,很多設計和制度都是為了能夠更加方便控管病人的情況或者減少病人傷害自己的可能,但也是因為這些制度,讓林芷婷同學認為病人受到這樣的制度設計反而會更加「無所適從」或者不適。在報告的後半段,她也談及了在病房所遇到的人們及他們面對自身障礙症狀、性別議題、家庭互動或親密關係時的選擇,他們發展出自己特有的病房文化,偶爾會互相調侃對方「不要撞玻璃」(撞擊玻璃會被送進保護室隔離),也會在聽到999時聚在一起默哀(999為緊急醫療救護代號,表示院內發生危及生命安全的緊急狀況),緩緩描述了精神障礙者在病房裡無所適從的日子,真實刻劃精神障礙者面對死亡議題的態度和想法。

張恒豪老師講評說道,這大概是社會實踐奬這幾年來,寫得最好的一篇,林芷婷同學很勇敢地刻畫了自身的生命歷程,從精神障礙者的角度去述說是這十幾年在這領域很重要的取向、作法,不論是誰都可以去學習她的筆觸、觀察方式、寫作方式,真的是寫得很好的社會學實踐報告。

不知道這次的社會學實踐報告你最喜歡的是哪一篇呢?哪一篇最讓你感興趣?又是哪一篇最觸動你的神經?不論你的答案是什麼,這每一篇都是同學們在經歷的過程中用心寫下的社會觀察實錄,每一篇報告都值得讚許同學們的用心付出。也期待未來的日子裡同學們都能各自在自己的領域中大放異彩,帶著社會學勇敢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