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一隅

三鶯研究

首頁 > 學生表現 > 三鶯研究>交換經驗分享談

徐鈺晴(交換學校:荷蘭烏特勒支應用科技大學)

刊登日期:2023-03-08  
友善列印

交換時間:20229月-20231月 (111學年度上學期)

交換學校:荷蘭烏特勒支應用科技大學


一、申請動機

由於學習英文已經很長一段時間,加上現在網路上資訊發達,很常能看見其他人分享在歐美國家的生活,因為氣候、建築風格、社會文化等都跟台灣有很大的差異,讓我對於國外生活以及用英語溝通這件事一直有著憧憬與好奇。然而這幾年受到疫情影響,很多計畫被迫改變或取消,慶幸最後在2022年疫情緩和時成功出國圓夢。

除了想親身體驗異國文化,我也想精進英文口說,原先在考慮英美加這類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但是考量到種種現實因素像是學費、住宿費、生活費、地理位置等,最後我轉而選擇歐洲國家之中英語程度極高的荷蘭。當時臺北大學與荷蘭的姊妹校有兩所,考慮了氣候與交通條件後,我選擇「烏特勒支應用科技大學」。


二、交換學校簡介

烏特勒支應用科技大學(Hogeschool Utrecht,簡稱HU),位在荷蘭的烏特勒支城市(Utrecht),為荷蘭第四大城市。HU創立於1995年,有著大學部及碩士部課程,與歷史悠久的烏特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UU)共用部分校區,所以住在校區內的宿舍也能夠認識到就讀UU的學生。

剛到HU的時候是夏天,陽光灑進教學大樓裡,所有色彩顯得格外鮮明,踩在彩虹的腳踏車道上,能感受到活力和自由。


三、行前準備

出發前在蒐集各項資訊的時候,感覺很新鮮也有些害怕,擔心自己準備不足、遺漏資訊、適應不良,種種疑慮一一浮現心頭,雖然做了很多作業仍感覺不到真實,畢竟自己從未踏進歐洲領土過。我曾試著在網路上搜尋HU交換生心得,想說可以事先知道交換學校的生態。結果只有找到數年前有一篇雲科大的學生,加上到了當地遇到的台灣學生多就讀另一間學校UU,才發現HU在台灣的姊妹校偏少,因此從台灣去的交換生數量比較少。雖然學校沒有安排學伴,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安頓,但是從自行摸索的過程中也學習到很多。

以下我以食衣住行四個面向討論行前準備:

:因為怕飲食上不習慣,我有帶一些泡麵跟零食在身上,雖然大部分歐洲國家有亞洲超市,但是價錢相對會偏高,個人也可以依需求帶調理包出國,但是要注意海關的規定。另外也可以準備保健食品或藥品,因為在國外看醫生比較麻煩,我曾在荷蘭生病兩次,還好有帶著藥能夠緩和症狀。

:由於荷蘭地勢低,冬天很冷、風很大,可以自備保暖衣物像是發熱衣、暖暖包、防風外套、毛帽、防水手套等,我則是趁黑五的時候在當地購買靴子。此外,當地有很多古著店與二手市集,也可以去挖寶。

:荷蘭的租屋供不應求,我很幸運有搶到宿舍,所以省去了很多的煩惱。許多生活用品可以到荷蘭購買,省行李空間。

:荷蘭的悠遊卡叫作ov chipkaart,在史基浦機場就可以找到櫃檯購買儲值,通用荷蘭境內所有交通工具,使用方式是上下車都要刷卡。另外荷蘭人都用「9292」查詢交通,如果當天有罷工也會顯示在app上面。

除了上述,要特別注意申根國家要求的保險額度,有可能在機場海關會詢問。還有事先準備個人資料的影本並掃描上傳雲端硬碟,以備不時之需。另外也有朋友們準備防盜包,將重要證件或信用卡貼身收著。


四、當地生活

到了荷蘭,其實每天都在上演文化差異,在日常生活方面,還記得我剛到史基浦機場,我在廁所花了5分鐘尋找垃圾桶,原來他們都把衛生紙沖進馬桶,只會看到旁邊一個小小的垃圾桶裝衛生用品。我曾在課堂上分享這件事,提到台灣都是把衛生紙丟進垃圾桶,我的荷蘭同學馬上反應:這樣不就需要很頻繁打掃廁所?此外像是How are you?How’s your weekend?Have a nice day這些問候或祝福的話是台灣很少見的,透過祝福的話可以給人溫暖,也能從中獲得快樂。

再來提到眾所皆知的飲食差異,我有一個德國室友,我們常常一起煮晚餐,這時候就是文化交流的時機。她看到我把萵苣丟進湯裡面煮,很困惑說Do you always cook salad in Taiwan? 對他們來說,萵苣都是生吃,不可能煮熟來吃。但是身為台灣人,當然是各種燙青菜跟炒青菜,日後我們也常拿這件事開玩笑。還有紅蘿蔔的故事,我曾經去其他人的宿舍玩,看到一個北歐女生在生吃紅蘿蔔,清脆到你可以清楚聽見她咬斷紅蘿蔔的聲音,當下我很是困惑,後來才知道歐洲人會拿生的、小的紅蘿蔔沾醬吃,當作點心的一種。

最後,歐洲國家行政程序跟台灣很不一樣,建議預留多一點的天數並保持耐心。他們的上班與下班也很分明,假如這家商店晚上6點打烊,你在下午555分踏進門,可以馬上明顯感受到店員們的注視。一開始我沒注意到關門時間,在商店裡面走走看看,但透過店員們的動作像是關音樂、關門,就會意識到對方要打烊,所以之後我都會先看好打烊時間以免造成對方麻煩。但是在台灣,店員可能會默默陪你加班。

最後的最後,我想大力認同荷蘭人很友善這個說法,我搭火車曾經跟一個荷蘭男生相中同個位子,但是他示意讓我先坐,看我的小行李箱塞不進頭頂的置物空間,還默默幫我找位子放好,並且用他的購物袋擋住,以免行李箱滑走。還有一次因為遇上鐵路罷工、班次縮減,我習慣搭的火車路線被取消,所以我在月台上尋求路人協助、想確保搭對路線,他不僅很有耐心幫我找到路線,還特地跟我解釋班次的差異。在超市問店員事情,假設對方回答不了我的問題,他們會找尋同事幫忙,確保我的問題得到解決。此外,我也很喜歡荷蘭人的性格,雖然他們常自虧他們講話直接,但並非沒禮貌的直接,像討論報告的時候他們會直接說出想法,因此很常在討論過程中腦力激盪。或是在課堂上,學生會直接跟老師提出問題,老師也很樂於交流,希望學生們在課堂上多講話、多分享。


五、課程分享

荷蘭的學制不同於台灣,我是申請台灣上學期的交換機會,對於荷蘭來說是兩個小學期,各為8週。此外,不同於多數交換學校要獨立選課,HU提供交換生的課程稱為minor,類似台灣學程的概念,所以交換生們可以依照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去做選擇,像是行銷、創業、永續等主題,一旦選擇便是56門課(換算台灣制度共15學分),分散在兩個小學期之中,實際情況依教授安排。

我選擇的minor是商管類的International Advertising,包含Creative ResearchBrand StrategyCopywritingThe Psychology of MarcomCultural DifferencesFinal Task。也許因為HU是應用科大,多數課程都注重討論,評分方式以團體報告為主,不同於北大多數課程,老師講授課程與學生報告的時間分配可說是1:1,所以每周我們都在報告,英文進步幅度也是直線上升。在討論過程中學習如何跟組員說明自己的想法,思考的面向也會越來越廣。而我也觀察到教室裡的桌子都是齊高的,並沒有象徵著上對下的講桌存在,拉近師生的距離。


六、給學弟妹的建議

我們也許常聽到歐洲很危險、小偷很多啊這類言論,但我認為並沒有想像中可怕(當然前期準備要做足)。加上出國交換除了能夠增進某個領域的知識、學習語言,更多的是內在的改變,當你脫離舒適圈、感受到外在的壓力,便是成長的開始,學習用開放的態度去看待一切,體驗各國文化,也在這期間更知道感恩惜福或有所反思。雖然剛開始因為人生地不熟、遇到困難曾面臨崩潰邊緣,但就像朋友所說「其實就跟大一搬宿舍一樣」只是變成全英文的環境,你還是有能力獨自完成一切的,要相信自己。

因此建議夢想出國讀書的學弟妹們勇敢追夢,可以趁早做規劃,包含顧課業成績、考取英文檢定、注意交換生簡章還有瞭解教育部獎學金。再者,每個人出國的原因皆不同,所以要想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麼,或是想達到什麼目標,後面會有一場精采有趣的冒險等著你。同時,也可以介紹台灣給更多歐洲人認識,一開始多數歐洲朋友根本不知道台灣在哪,到學期末他們主動想學中文發音或開始好奇亞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