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一隅

三鶯研究

首頁 > 學生表現 > 三鶯研究>交換經驗分享談

朱書慧(交換學校:日本筑波大學)

刊登日期:2020-05-01  
友善列印

交換時間:20199月-20201月 (108學年度上學期)

交換學校:日本筑波大學


交換動機

想到日本交換的動機其實很簡單,可能跟很多人很相似,我高中的時候基本上沈迷在看日劇,當時晚上都窩在棉被裡用小小的手機偷看整晚的日劇(然後近視加深),白天在學校打瞌睡,高中對我來說不是一個很好的經驗,但日劇當時是我的解脫。對於很多對日本的娛樂文化感興趣的人來說,到日本生活可能會是大家共同的夢想。再加上台灣人熱愛到日本旅遊、對日式風格有很多迷戀,當然包括我也是,在看了那麼多日劇之後(我個人特別迷戀的是90年代的日劇),到東京這個閃亮又令人夢碎的地方生活上一段時間,是我高中以來的夢想。當初想去日本交換,就只是這樣簡單的一個原因。

 

日本筑波大學

筑波大學的前身是日本第一所師範大學「東京教育大學」,位於東京隔壁的茨城縣筑波市,校地廣大,是日本面積第二大的單一大學校園,在日本算是相當不錯的大學。我之所以選擇筑波大學,只是因為我志願前兩名在東京的大學都沒有選上,而筑波大學雖然不位在東京,但在交通上有「筑波快線」電車能在四十五分鐘直達東京秋葉原,而筑波大學也有社會學課程,就這樣決定去筑波交換了。實際上筑波大學校地真的很大,腳踏車是大家在筑波生活的必備,雖然也有校內巴士,但校內的循環巴士繞一圈校園要半小時左右,時間也常因為學生過多而延誤,在課堂與課堂之間十五分鐘要換教室或到學校外面的超市買菜或出遊,沒有腳踏車都相當不方便。

 

筑波課程

我自己在筑波的一學期裡,選了五學分的專門開給留學生的日文課程和五學分和日本人一起上的社會學系譜和德文課。會這樣選擇主要是因為我去了之後才發現雖然筑波有社會學課程,但因為是和其他社會科學學科合開的社會國際學群,所以實際上能選擇的社會學課程並不多。先說日文課程的部分,筑波大學的交換生非常多,所以他們設計了非常完整的日文課程給交換生,他們甚至有自己的日文測驗分級,且各個分級的日文課程又再細分非常多項,有文法、閱讀寫作、聽說、漢字、戲劇、文化等等,無論日文程度如何,應該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幾門對自己有幫助的課程。我自己修下來的感想是覺得這些課程還滿吃重你喜不喜歡該門課授課老師的風格,有些課我覺得幫助不大,但像是我修的閱讀寫作,自己覺得老師非常認真,那門課真的有讓我學習到比較專業的日文寫作。也有比較有趣的戲劇課程,在這裡由各個國籍的留學生分成兩組,從零開始寫劇本、做道具音樂、排演,最後一起在期末完成一次戲劇公演。我唯一修的社會學課程是「現代社會學的系譜」,這門課基本上可以視為是社會學理論,主要在談法國大革命後托克維爾的理論思想。

 

我自己在修課文化上有感受到一些差異,我覺得最大的差異是師生距離非常遠,基本上老師不太會跟學生有太多的接觸和交流,剛剛提到的系譜那堂課,老師上課基本上都很認真地照講義上面講並寫很漂亮的板書,但視線不會和同學有交集,也不會問同學有什麼問題,課堂的尾端要求學生寫這門課的摘要作為點名。不過期中期末倒是各選了一本很難的書要寫三千字的報告,我寫到快哭,基本上那兩本書我都沒有讀懂一半。我本來有去聽了一門課,老師一上課就開宗明義地說,這門課你不想來上也沒有關係,考試考得過我就沒意見,然後上課時有一半時間是發一支麥克風給同學要同學朗讀講義,唸到一個段落就停下來問同學剛剛那段的重點為何。而同學們的上課文化也和台灣有些許不同,有些同學一進教室就直接趴下睡覺、玩手機遊戲,有些同學則是非常認真地抄筆記振筆疾書,還會自己再多帶其他的參考書翻閱,認真和不認真的極端大概是一半一半。日本大多的課程不同於台灣強調分組合作,多數課程都是自己上課、讀書、考試即可。

 

筑波生活

在筑波的生活可以比喻成是愜意的退休生活,校地廣大,筑波市沒有太多娛樂選項,留學生們最常做的事大概就是去唱歌和打撞球、桌球、射飛鏢。當然去東京玩會是一個很好的選項,但也因為交通費昂貴一趟光秋葉原來回就要約台幣五百,若沒有預算可能無法支應每週在東京玩樂的花費,我自己也因為剛到日本非常興奮,每週末都到東京遊玩,剛開始兩個月的花費相當驚人。若留在筑波校園內,給留學生的宿舍個人覺得還不錯,所有宿舍房型都是一人一間,而我選到的房型是有自己的陽台、廚房和乾濕分離的衛浴,我很幸運地住到面湖的陽台,窗外的樹、湖泊景色隨季節變換是我每日的期待。另外也有比較大的房型,一個人的房間可以塞進約十人一起吃飯、喝酒、打桌遊,我們留學生裡都戲稱為「派對房」,因為筑波沒有太多娛樂選項,所以遊學生們大多白天上課、晚上開趴。其他筑波市內的出遊選項是爬山,附近有據說很難爬的筑波山,若沒有體力也可以搭纜車和小火車上下山,也有其他沒有太多建設但依然很美的山可以爬。

 

文化交流?

接下來我想講的可能是我很個人的經驗,因為我自己不擅社交,所以基本上不是很擅長自己主動地接近陌生人。講結論就是,在這半年內我沒有交到日本朋友。但想說的也是,其實筑波大學的本地日本學生對於和其他國家的學生交流可能沒有那麼感興趣,社團對於短期的交換生加入並不是很友善,在課堂上認識的同學也不是特別對外國同學感興趣。我印象比較深的一個小故事是,有一位我在德文課連續數週都坐在附近,兩人一組練習對話的時候,我們都會一起練習,也藉由這個機會得知各自的一些資訊,上課的時候聊天也都還算愉快,有次下課我就想說可以多和他聊一些,開了幾個話題,但他很認真回完我的話後,一個空檔他就一溜煙地說再見就跑了。學校也有配給每位交換生一位學伴,我非常不幸地抽到了一位很不負責任的學伴,他在我剛到學校的兩週都不見身影,直到我大多難辦的事情都辦完了、和系辦投訴了兩三次又和我的指導教授投訴之後,他才終於出現,滿懷歉意地請我喝了一次咖啡,我向他問了很多問題,他都承諾會幫助我解決我的疑問,但再下一次聯絡我是期末時希望我幫他簽文件以證明我們的學伴關係。

我這一學期內真的交到的朋友,最後基本上都還是台灣朋友、香港朋友和韓國朋友,也有幾次機會認識了幾個中國人,但總是覺得有些文化的隔閡,有幾個特定的中國朋友又很喜歡時不時提到愛國心、台灣香港應屬中國之類的言論,久而久之還是會和臺灣、香港朋友比較親近一些,因為筑波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滿多的,臺灣香港的這個社交聯盟有點像是在日本依然一同抗中的感覺。我覺得對我自己來說,收穫比較大的是,我在日本跨出了在臺灣的社交框架,在日本交到了幾個在臺灣我也許不會交的臺灣朋友。就是因為人在異地,我們才更珍惜彼此相伴。韓國朋友則是讓我覺得他們真的很愛喝酒(笑),基本上每週都在約不同的人約酒攤,和他們去喝酒覺得滿有趣的,有交到兩個韓國朋友相約之後可以各自來去臺灣韓國再一起玩。

 

結語

我本來預期在日本交換一年,但大家都知道今年年初因為疫情的關係,在日本也相當危險,我剛好有一個契機就決定縮短了我的交換時間,但對我自己來說,我當時也想回來了。我覺得在異地真的讓我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地省思自己之於臺灣文化,以前可能會覺得日本好美、好乾淨,這次來住了半年,也依然還是覺得好美、好乾淨,但對我來說感觸更多的是,在這些光鮮亮麗的外表底下,人與人的距離和感受,我想這是臺灣最美的地方。在這半年內,也很幸運地遇上好幾次連假,我跑去很多地方玩,遇到一些在日本生活的臺灣人,大家都會說,日本人真的很難親近,我也在鎌倉的一家餐廳裡和溫暖到好想哭的日本老闆聊天聊到,他們說日本人自己也會有類似的困擾,通常都要花上很多很多時間,才會有辦法和人親近。最後我自己的一個小結論是,日本對我來說是一個適合旅遊但不適合生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