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題目:到府授課服務-家教的雇傭關係與互動策略
學生:潘冠妤
指導教授:田畠真弓、陳韻如
研究動機及目的
家教工作因工時彈性、薪資條件佳,成為大學生打工時的熱門選項,但通常沒有合約規範,也未有相關組織、家教同行支持,工作內容、薪資等條件仰賴勞雇雙方協調,同時,跨越家庭教養與學校教育兩面向,亦使家教一職呈現複雜樣貌。在工作範疇模糊的處境中,家教老師與家長的雇傭關係為何?家教要如何發揮能動性、操作互動策略,調整雙方的權力不對等以避免陷入勞動異化的困境?此研究嘗試歸納家教老師與家長的互動模式,並分析互動策略背後的因果機制。
研究方法
研究以深度訪談為主,訪問對象為「指導國中小學科的國立大學生兼職家教」, 訪談內容涵蓋個人背景、求學過程,以及家教的職業認同、工作經歷,乃至家教和家長的日常互動。
研究結果
研究發現,家教的互動策略可依以社會類屬界線(socio-categorical boundaries)、社會空間界線(socio-spatial boundaries)作為依據,分為四種類別:積極作為、保持距離、平起平坐、以學生為重。前兩者認同勞雇雙方的地位差異,將家教視為受雇者,重視家教工作的服務性質,且以達到家長的需求為首要目標,差異在於:採「積極作為」策略者會透過課後報備、額外勞動,以取得家長的信賴或感激之情,鞏固勞雇關係的穩定;傾向「保持距離」的家教,單方面接收家長提出的要求,並實作於教學之中。四個互動類別中的後兩者則對勞雇地位差異抱持質疑態度,不僅認同家教的老師身分,也強調教學上的自主性及專業性:採取「平起平坐」策略的家教老師,著重與家長溝通,協助家長找到適合子女的教學方式,但若教養理念和家長矛盾,便可能產生衝突;採行「以學生為重」者,認為家教應將重心擺在教學工作上,和學生建立良好關係,教學策略主要視學生情況調整,不因家長的要求而改變,保有教學之中的決策空間。
而影響家教互動策略的主要因素可歸納為兩類:一為家長對勞雇關係的態度及教養理念。家長作為雇主,具備較大的權力影響雙方如何協商社會距離,若家長傾向淡化勞雇雙方的地位差異,或追求子女自然發展,家教和家長較能建立平等良好的互動模式。二為雙方的文化資本差異,家教可以藉由不同形式的文化資本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同時,其自身的國立大學學歷、私立中小學的就學經歷、過去曾請過家教的經驗,皆有助於他們在家教勞雇關係中取得優勢地位。而出生勞工階級的家教,雖沒有豐厚的文化資本,亦能透過教學資歷累積,展演理想、專業的家教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