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一隅

學生成果

首頁 > 學生表現 > 學生成果>交換經驗分享談

許淑翔(交換學校:中國上海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社會學系)

刊登日期:2019-06-22  
友善列印

交換時間:20179– 20181月 (106學年度上學期)

交換學校:中國上海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社會學系


壹、 在中國生活

我所在的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位於繁榮的上海市楊浦區,上海居民步調較快,猶如台北市,甚至比台北市更快一些,物價也比台北市更高一些,如果是喜歡慢步調生活的人,在上海生活需要經歷一番適應。我認識一些家住台灣南部的交換生,他們紛紛表示不太習慣這樣快步調的生活。


整體生活概況:

如今在大陸生活,手機是離不開身的,任何事情都需要用到手機,大陸現在已經很少使用現金,皆使用「支付寶」、「微信錢包」等行動支付付款,在我一開始抵達大陸,還未申辦支付寶要用現金購買東西時,還曾遇過店家沒有充足現金可以找錢,導致無法購買物品的狀況呢!在大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與手機脫不了關係,一旦沒有手機,就無法展開一天的生活,不論是日常生活的交易付款、轉帳、水電費繳費、外賣、網購(如淘寶網)、打車、洗衣服、騎共享單車,還是訂車票、機票、訂旅店、旅行找路等等全部都只需要使用手機APP便能達成,這導致不少大陸人將此現象視為中國正逐漸繁榮興盛的證據之一。


交通

上海地鐵目前有17條線,另加一條磁浮列車線,交通非常方便。而且中國地鐵是以公里數進行計價,比台北、香港的地鐵便宜很多。舉例而言,從同濟大學地鐵站到浦東機場地鐵站,費時將近一個半小時,距離將近42公里,卻只要人民幣七塊錢!換言之,搭去越遠的地方越划算。此外,搭乘公車也非常方便;若要打車可以用手機上的「滴滴打車」APP,可以叫快車、專車、豪華車、順風車、出租車,依照需求選擇車種,非常方便。若要搭乘高鐵、火車,同樣的距離與台灣相比,車費比台灣的火車、高鐵便宜很多!CP值非常的高。

如今,大陸的共享單車非常盛行,無論到哪個省份、哪個城市,都可以看到共享單車的存在,共享單車猶如台灣的obike,台灣的Obike尚未發展良好,但是大陸的共享單車已經非常盛行,是日常生活或是出外旅行的代步工具之一,共享單車的盛行度之高,讓家庭或是學生自用的自行車購買量降低許多。共享單車有諸多公司,連帶的手機APP也不同,其中兩家最大宗、最常用的共享單車APP是「Ofo共享單車」、「摩拜單車」,只要下載其中一個,無論你到中國哪個省份,都可以發現它們的蹤跡,中國地大物博,出外旅行時常兩個景點之間相距甚遠,用走的要走很遠,但是搭地鐵、打車又太近,這時候共享單車就會是最適合的代步工具;撇除旅行,在上海的日常生活,無論是上課還是四處逛逛,共享單車也是最好的代步工具。


食在上海:

上海菜偏甜,不管是滷肉飯、還是紅燒肉都是偏甜的,與台灣十分不同。除此之外,在大陸吃的方面不能不提各種外賣APP,只要在「餓了嗎」、「美團外賣」、「大眾點評網」等APP選購,就能送到宿舍門口,十分方便。另外,如果是要選購日常用品,例如洗衣粉、生鮮蔬菜、鹽、醋等等,可以使用「盒馬鮮生」,是馬雲開創的科技超市,無須出門,只要在手機上選購,即可在三十分鐘內送達,不論購買的數量、價錢多少,都能在三十分鐘內送達。


網購世界:

若是生活中缺少了什麼,不論衣服、鞋子、圍巾、襪子,還是音響、小夜燈、充電寶(行動電源)、零食等等的,都可以在淘寶網、天貓超市、京東、蘇寧易購、唯品會等電子商務網站上買到,這些商店彼此之間會互相合作,每逢雙十一或是雙十二都是搶購商品的好時機,不少東西都在特價,要付款的時候直接使用支付寶或是微信付款即可,非常方便。


旅行:

若要在中國各地旅行,無論是訂火車票、高鐵票還是機票、旅店,都可以在「去哪兒旅行」、「攜程」、「飛豬」等APP上訂票,直接在出發日當天現場領票,或是可以選擇提前將車票送到宿舍,不過要另外繳少量的運費。再者,出外旅行常常需要找路,「百度地圖」、「高德地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APP,在大陸,Google地圖要翻牆才能使用,且精準度也沒有百度地圖、高德地圖來得準確。除此之外,很多旅遊景區的門票限定只能用現金購買,不能使用支付寶或微信錢包,出外旅遊別忘記還是要攜帶一些現金在身。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大陸研究所以上不能購買學生票,因為在大陸讀研究所,不論成績好壞,每個月政府都會發放一筆固定「薪資」。在早年目的是為了鼓勵人民增進文化水平,讀到研究所以上政府會補助所有的花費(含學費),但後來因為越來越多人讀研究所,才改成每個月補助一筆錢,而非補助所有花費。


貳、學校生活學業篇

在交換期間我一共選修了四門課共十學分,分別為「組織社會學」、「醫學社會學」、「城市社會學」、「馬克思主義與基本原理」。其中,馬克思主義與基本原理是每個大陸學校的公共必修課,無論科系為何,全部的學生都必須修這門課,一開始很多大陸同學得知我修習這門課都覺得很驚訝,因為這門課交換學生是不需要修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思想,在台灣,除非自身的科系有相關,不然不太會接觸到。大陸的馬克思主義課程著重在馬克思哲學、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方面。在課程一開始便感到有些困難跟不上大家的進度,甚至對這門課產生排斥,因為大陸同學從小就逐步接觸馬克思哲學與共產主義,但是在台灣並沒有,與大陸同學相比不禁相形見絀,幸好後來苦讀了馬克思主義,逐漸對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興趣,最後學期末總成績幸運地得到「優」的成績。如今,我很慶幸自己有修習馬克思主義與基本原理這門課。因為這門課,讓我對於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立基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並且也因為這門課,讓我對於十九大報告、中國的一些治國政策有了初步的接觸與瞭解。舉例來說,以前雖然知道中國是支持無神論,但上了這門課之後才知道原來背後的思想脈絡是從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而來;也因為上了這門課,瞭解了中國怎麼解讀民主思想,和初步瞭解「四個全面」、「一帶一路」等大陸政策。雖然交換已經結束了,但是回到臺灣後還是會想要繼續接觸、瞭解一些馬克思的思想。


而在城市社會學這門課,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出了一份田野訪談的作業,要大家去上海的「春陽里」訪問居民,春陽里現今正面臨里弄改造,有居民反對但也有居民支持改造。然而,少數反對的居民面臨各方壓力之下大多被迫妥協同意。春陽里充滿紛雜的各類意見,這份作業即是要我們去訪問居民對此次改造的看法與心聲。很慶幸有這份作業,讓我有機會能夠在異地做質化的田野訪談。我訪談到的居民有支持也有反對,畢竟政府的一套做法很難滿足各類居民的要求,在這當中也發現在中共的強權之下,一些居民的莫可奈何與不滿。在訪談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了解上海的里弄生活,從中發現里弄的生活模式,獲得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陸,老師們都會提前十五分鐘到教室並準時上課(比學生還早到教室),但是在台灣,老師通常都會晚個五分鐘才會進到教室,這點十分不同;此外在台灣,上課可以吃便當,但是在大陸上課他們不太會吃東西,連小的零食、包子、麵包都不太會吃,更遑論便當了!因為他們覺得上課吃東西是一件很奇怪、不太尊重的事情。


除此之外,大陸學生比台灣學生更加用功,剛開學圖書館就已經很多人在讀書;在課堂上,大陸學生比台灣學生更加踴躍發言,而且他們的發言內容非常具有批判性、邏輯性與全面性。


參、行萬里路、文化交流篇

學習不僅止於課堂、書本中,學習存在於生活中的每個細節,生活本身就是學習,因此,我抱持著這樣的心態,面對在交換期間所遇的每一件事。


一、口音、文字、拼音練習

為了更好的融入大陸生活,我在出發前以及交換過程中積極學習簡體字、拼音、與字正腔圓的捲舌口音,努力糾正不捲舌的台灣腔,在面對大陸人時盡量以捲舌口音、簡體字、當地用語與他們交流,面對台灣人時才又回歸台灣腔、繁體字與台灣用語。在這過程中,也常遇到一些有趣的情況,例如該捲舌的時候沒有捲,不該捲舌的時後卻捲舌。


二、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課餘時間我踏上了旅途,探索中國這片廣大的土地。在交換期間,我曾到過上海、蘇州、杭州、西安、安徽合肥、宏村、南京、烏鎮、香港等地旅行。每個地方都有屬於他們自己歷史,連帶整個城市的氛圍、建築、景點也會有所不同。舉例來說,西安與南京兩者曾經是歷史上多個朝代的首都,造就它們擁有豐富的歷史人文氣息;而蘇州、杭州、南京擁有諸多江南風格的建築與園林;安徽則有獨具一派的黑瓦白牆徽派建築。當以往在歷史課本中出現的建築,一個個出現在眼前時,那種震懾與感動不禁油然而生,彷佛自己也穿越了時空,回到當初。除此之外,每個地方的食物也不盡相同,味道皆獨具特色,令人唇齒留香,安徽的黃山燒餅、西安的肉夾饃、南京的美齡粥、牛肉煎餃、上海菜的甜而不膩等等的都令我印象很深刻。

而當我踏足香港特別行政區時,深刻的體會到香港與中國內地的文化、氣息具有極大的差異,在中國內地四處可見標語治國的痕跡,例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築中國夢」等等的標語,但是在香港不會看到。香港的生活氛圍類似台灣,比內地自由且開放,卻又與台灣十分不同,例如香港曾經被英國殖民過,開車方向承襲英國右駕的習慣,但是中國內地與台灣一樣都是左駕;香港的廣東話、英語非常實用,台灣的方言則沒有。

中國很大,還有很多地方尚未探索,我迫切希望以後還能再來,探索內蒙古的廣袤草原、新疆的千里大漠、西藏的山明水秀等等。旅行就像是一場冒險,也像是一場學習,你不知道會遇到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事,有可能會遇到困難與挑戰,也有可能會遇到溫暖的人事物,發現新奇的事物,每次的旅行都能讓自己拓展視野,深化見識。


三、文化交流

大陸與臺灣有不少的文化差異,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用詞上的不同,比如大陸的懵逼、傻逼、牛逼等等在臺灣是不會使用的,而臺灣的機車、白目、北七等等在大陸也不會使用。除此之外,很多物品的稱呼也都不同,台灣的隨身碟在大陸叫U盤,光碟在大陸叫光盤、軟體在大陸叫軟件、行動電源叫充電寶、洗面乳叫洗面奶、洗髮精叫洗髮水、衛生棉叫衛生巾、高麗菜叫包菜、排骨叫大排等等的。此外,大陸在耶誕節會送蘋果,象徵平安,但是臺灣不會,冬至在大陸會包餃子(或吃湯圓),但是在臺灣都是吃湯圓,大陸年輕人不太參加跨年活動,但是在臺灣很多年輕人很喜歡參加跨年活動。另外,在大陸地鐵上會看到發傳單的人對著地鐵上的人任意丟傳單,車廂裡散落了諸多的傳單變成垃圾也沒人理睬,但是在臺灣不會看到這樣的景象,在大陸也會看到很多人隨地吐痰、任意插隊、車輛胡亂按喇叭的現象,但在臺灣這樣的情景沒那麼常見;在大陸還會看到爸媽在地鐵車廂上公然幫小孩換尿布、在路上讓小孩隨地便溺,這些在臺灣是非常少見的;再者,在大陸隨處會看到標語治國的痕跡,例如四處都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等的標語,但是這在臺灣並不會看見。雙方有許多文化、習慣上的差異,這些在交換過程中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慢慢適應,雖然大陸現在的經濟十分發達,但是整體的生活氛圍與文明程度仍有待提升。


四、政治交流

兩岸的政治敏感問題,雖然常常被避而不談,但是越是避而不談越會造成雙方的誤解與衝突,因此,在交換過程中,我曾多次的與大陸同學談論兩岸問題,雖然如意料之中雙方並無達成共識,但是可以進一步了解對方怎麼想的,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待相同的事情,比如了解對方如何解讀民主思想,如何看待中國共產黨,以及翻牆VPN等事情,並且從中看到雙方社會化差異,與社會化的強大力量,雖然交流過程中,難免因為雙方的認知不同,而感到心裡不舒服,但是也能從中獲得許多不一樣的見解,唯有溝通才能發現雙方存在多大的認知差異,縱使很難改變這根深蒂固的觀念,但是不交流就會讓誤解更加擴大。政治問題在旅行中反而比在校園中更常遇到,我到蘇州旅行時曾經被房東問對於蔡英文作何感想;在杭州打車時遇到師傅聲稱台灣是中國的;到西安時也曾經遇到一群路人揚言台灣是中國的,要我回到台灣叫更多台灣人到大陸看看大陸的強盛,看看要不要回歸中國諸如此類的情況,在大陸層出不窮。

除此之外,在交換期間,我發現兩岸人民對彼此的許多誤會都來自於對對方的不瞭解。我曾像個夾心餅乾,當有台灣朋友說出錯誤的大陸資訊時,我會予以糾正;同樣的,當有大陸朋友說出錯誤的台灣資訊時,我會極力反駁,這導致台灣朋友曾開玩笑說我是不是被大陸人洗腦;而大陸朋友認為我已被台灣人蒙蔽雙眼。唯有雙方都踏出自己的世界,從他者的角度理解兩岸議題,才可能破除各種刻板印象與謠言,讓兩岸的局勢邁向更好的可能。


交換時拍攝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