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一隅

三鶯研究

首頁 > 學生表現 > 三鶯研究>系友分享

李晏榛:全世界都是我的社會學實驗室

刊登日期:2016-07-01  
友善列印

作者:李晏榛/ 2016

學歷:台北大學社會系畢業

目前:至善基金會研發專員


2004年大學畢業,帶著「社會學學士」畢業證書,踏上了一連串公民社會與社會實踐的路程。

回想求學及工作期間,最常被問到的問題絕對是:「社會學是在學什麼?以後可以幹嘛?」面對這個問題,我總是笑著說:「經過四年的社會學訓練,做什麼都可以,因為我學到的是一個分析社會/世界的方法」,聽起來或許很抽象,其實四年中,學到最多的應該是英文,大量的英文文本,相較於其他科系確實不常見,再加上各式各樣可以冠上XX社會學或是社會XX的課程,除了基礎科目和理論假咒外,從大範圍的政治、經濟、文化、性別和教育,或像是社會學社會階層、社會流動、社會運動等特定主題,都是在探索這個社會運作的方法,其中「公民社會」這門課深深影響了我往後的職涯選擇與人生道路,意識到公民社會的對抗性可以促成很多社會變遷和變革,喚起我對於非政府組織及公民社會議題的興趣,也讓我意識到除了政府部門和企業之外,我還有其他的就業選擇,既可以實踐自己的理念,也有機會接觸到社會上更廣泛的群體。

(在此還是要感謝黃樹仁老師給了我深遠的影響,社會思想史是我大學成績單上的亮點、古典社會學理論的啟蒙,更奠定自己往後英文能力的重要推手。)

畢業後,陸續在政府部門、學術機構及NGOs之間擺盪,做過的工作五花八門,辦過大大小小的演講、營隊、工作坊和研討會,包括辦理青年培力及國際交流活動、倡導性別平等及婦女權益、研究台灣與亞太公民社會、推動社會學學術合作等等。2007年去了英國倫敦政經學院讀了非政府組織與國際發展的碩士,把目光推到了全球不公義和發展不均的層次,探討NGOs可以在這當中如何發揮效能與效益,共同試圖解決社會和世界面臨的貧窮、衝突、人權侵害等難題。目前落腳在至善基金會擔任研發專員,主要負責海外計畫(在越南、雲南和緬甸)的發展與評估,跟國內和國外的NGOs交流與串連,互相學習,以及研究國際發展相關議題,特別是針對聯合國在2015年提出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若要說社會學帶給我最重要的資產,就是批判性思考的養成,促進我更關注不同的社會議題,分析社會不平等的結構性因素,以及培養性別敏感度、尊重多元與差異,特別是在面對很多社會問題時,可以用更寬廣的視角來探討事件的成因,而非直接跳入線性的思考模式。

我真心認為社會學畢業的學生,具有無限的可能。現在的世代機會其實很多,但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更重要!期待各位學弟妹,可以帶著同理心、行動力,共同參與社會運動與倡議,除了關注台灣本地的議題,也要能夠跨文化的溝通能力,理解不同族群所面對不同的社會結構,同時期許可以跨越國界,關心全球性的挑戰與未來(我所說的全球不代表西方世界),具備成為世界公民的眼光,思考自己在這個世界的角色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