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一隅

系友分享

首頁 > 學生表現 > 系友分享>系友分享

李選德:我的社會學意義

刊登日期:2012-03-01  
友善列印

作者:李選德/2012

經歷:台北大學社會學系、財政學系雙主修畢業

 

回想起剛結束指考的暑假,每天總是戰戰兢兢的等待放榜的名單,心想究竟有沒有機會上夢寐以求國立大學的法律系呢?終於,名單出爐了,社會學系?怎麼可能?那到底是在學什麼?未來的出路是什麼?各式各樣的問題浮上了我的心頭;正當我還在苦惱社會學是什麼時,爸爸走進我的房間,先是向我道賀一番,考上了國立大學,之後跟我說他曾經也是就讀社會學系,他說:『社會學是一門學習人與社會的科學,它可以讓你的視野變得比之前廣闊,光用嘴巴是說不清的,你自己修過課,就會明白。』這含糊的答案,讓我對於未來的大學四年,更加充滿不解與疑惑,於是我只好等待開學,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

 

正式成為大一生後,在進入台北大學社會科學院時,心中難免充滿著不安,光是想到要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重新認識新同學,就讓我在教室外徘徊許久,遲遲不敢進入教室,一直到鐘聲響起,我才慢慢的走進教室。我一直以為教授都是較年長,而且會帶者一股書生的氣質,但是接下來的畫面令我對教授的印像大幅改觀,一名穿著時尚的女性走進來,要不是她上了講台講課,我還以為她是我的同學;終於,課程開始了,教授先將學期大綱從頭到尾介紹,之後開始解釋社會學是什麼?我聽的一頭霧水,大致上只知道社會學主要是在研究「人」,令我抱持非常懷疑的態度,「人」也可以研究?研究「人」的意義何在?於是我更加不明白這門學科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在上過幾堂社會學時,我漸漸覺得社會學僅是由一堆理論所組成的學科,學了這些理論,似乎對於未來的工作沒有任何幫助,於是我在下學期做出了轉系的決定,但我還是想要弄清楚社會學到底在教什麼?以及這門學科存在的意義,故我在申請轉系時,同時也申請了雙主修社會學系。

 

升上大二,有一門必修課叫做「社會研究法」課程內容是要我們在三峽、鶯歌地區發放問卷,一聽到要去不認識的人家中做問卷訪問,我不禁覺得:我辦的到嗎?連認識班上的同學都會感到不自在的我,要我出去跟陌生人聊天,根本是難上加難,我哪有勇氣去跟完全不認識的人談話呢?

 

經由好朋友的鼓勵,以及老師的指導,我踏出第一步,先去詢問店家是否願意幫忙填寫。「我是國立台北大學的學生,請問您願意幫我們填寫一份問卷嗎?」好不容易擠出來這幾句話,卻馬上就被拒絕,原因是在忙、沒有空,我只好摸摸鼻子,繼續尋找下一家。當跨出第一步之後,我發現其實這沒有這麼困難,膽子也大了起來,不會再害怕與陌生人相處了,於是我一家接者一家做訪問,同時也得到很多訊息,像是有些人是靠政府救濟過日子、有些人有份穩定的收入、有些人則是月收入十幾萬以上,這些訪問令我眼界大開,在同一個三峽地區,彼此間居民的差異竟然會這麼大,轉而想想自己的家境狀況,家中經濟狀況不算富裕,但也算是小康,跟他人相較下,我真的很幸福。

 

在跟人們互動的過程中,我也從中漸漸明白「社會學」是什麼了,不是社會學系要教給我們什麼,而是我們能從它身上學到什麼,學習是主動的,就跟人與人的相處類似,如果要跟不熟悉的人建立良好的互動,第一步絕對是主動釋出善意,只有先釋出善意,才會有辦法進行下一步的談話;或許這門學科在就業市場上不是那麼有幫助,因為它並非像其他學科,例如:會計、法律是屬於工具性,跟就業市場有一定的關聯也有一定的職位,例如:會計師、法官、律師等等,我倒認為社會學是一種想法,一種可以讓自己的眼界放寬、認清自己的想法;我們不能成為一隻經由大學教育訓練出來、沒有想法、只會按照上司交代,說什麼、做什麼的猴子,而應該要成為能夠獨立思考、判斷是非的人。

 

如果我沒有進入社會學系,可能永遠沒辦法克服和他人相處的恐懼,也感謝系上安排這種課程能讓我們走出教室,直接跟社會中各種不同的人接觸,這種經驗在其他科系中,是非常難得到的,這也是社會學系學生受惠最大的地方。

 

剛踏入社會學系的學弟妹們,恭喜你們!你們的未來將會有無限多條路可以選擇,選一條你最喜歡的路吧!但是要記住,為你們的選擇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