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一隅

三鶯研究

首頁 > 學生表現 > 三鶯研究>系友分享

董芸安:你得自己去要

刊登日期:2010-07-01  
友善列印

作者:董芸安/2010夏

經歷:台北大學社會學系畢業

目前:荷蘭鹿特丹大學文化、媒體與藝術社會學研究所

 

剛進大學一切新鮮,但不久後開始失望。學校不像電影裡的有活力、社團好像不怎麼成熟、老師也好像沒什麼教授樣、社會學課程更像是一團迷霧,一邊批評一邊難過的同時,開始瘋狂的找轉學考、轉系資料。我想要離開。很有趣,當一切都要結束的時候,很容易就想到一開始,以上就是我的大一。

 

直到大三,我突然弄懂了一件事,我期望的是學校、是系可以像我「想像中」那樣的熱切、那樣的有趣,能夠給予我們「想像中」的大學生活。有著各式各樣有趣的活動,學術交流,party all day long的交流,認識各式各樣的人!然而當現實和想像有所差距時,我只顧著大肆的批評,卻忘了自己也從不是想像中的「理想學生」。所以我明白了,如果他們不能給,那我必須自己去要!我必須自己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大學生活!

 

然後,我就去了土耳其(學校的暑期研習)、辦了系上讀書會、組了系上電影會、弄了個半調子的影片翻譯社、創了撥穗典禮、申請了中研院的大專生研習會、當了一大堆影展的志工、去了一大堆的暑假營隊(一大堆都免費的!)、學了點破爛西班牙語,申請上美國的交換學生、考了TOEICTOFELGRE,最後,申請上荷蘭研究所,完成出國夢。

 

表面看起來總是一種形象,一種想像的畫面。也許在看完這段文字後,腦中浮現的會是一個成功光彩的畫面,但現實終究是現實,過程中經常充滿著無奈、氣憤、失望等負面情緒,想要瞬間裝死一千遍。我想說的,當大學,當社會環境沒能給你想要的,你必須挑戰,必須自己來,結果是好是壞,做過了再說!至少有些搞頭。說點實際的detail好了,談談申請國外學校這件事情。大學這段期間能跟國外學校接觸的機會我都嘗試過了,暑期遊學、交換學生以及出國留學。

 

暑期遊學其實很簡單,大概在下學期開始的時候注意學發組(這是一個很多資訊來源卻經常被忽略的行政組織)會公布今年暑期有哪些國家地區的遊學團,然後會辦每一場的說明會,去之前最好腦袋有點想法、先有一些問題,不然很容易被那場來分享經驗的學長姐影響。不同地區的遊學在性質上(知識學習、文化交流、旅行的跳板)和花費上差異極大,而且每年的團都會有變動,最好先看看之前的資料,有大致的概念之後,再去有方向的詢問。

 

當時我去了土耳其Ataturk大學交流兩個禮拜,參加遊學團的理由很簡單,我本身就喜歡深度旅行,土耳其是一個不了解的國度,參加遊學能對這個國家有更深入的了解,又幾乎不用花什麼錢,why not?還可以抵3學分通識,認識土耳其朋友,在自助之前有人教我說土耳其語!參與這個遊學團讓我大開眼界,參加了土耳其式的婚禮,和幾個當地學生成了莫逆之交,結束課程後,我又自助旅行了土耳其一圈,跑了另外六個城市。那次的遊學經驗到現在依然是我人生中最棒的旅遊經驗!值得注意的是,學發組是一個提供資訊與對方學校溝通的管道,不是旅行社,它一定是等所有事情都確定後才會幫忙訂機票,處理重要但瑣碎的雜事,因此建議自己先訂機票,和處理一些事情(例如拿到同團同學的資料後,可以一起討論旅遊之事),比較有自主規劃性。當然,跟研發組那邊也要有密切的聯絡,別擅自做輕率的決定!(越寫越有背包客棧的感覺……)

 

再來是交換學生,通常會有兩波徵選,第一波在九月初,會有比較多名額和學校;第二波大致在二月底三月初,這種細節天天都在變,有興趣的話,就要自己提早多注意、多詢問。交換時間大多是以一年為基準,比起暑期那種free-style內容就差很多了。首先,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英文檢定成績(但實在不用到很高啦),以托福占最大宗。第二波名額雖然比較少,但相對來說,就有比較多時間準備英文考試,而且有時候還會有新的學校可以選擇。據我所知,很多同學會選擇大四,或是延畢一年去交換學生,比較沒有學分或是與同學分離的壓力,但這需要很早就開始步步為營!交換學生是一件蠻重大的事情,會有很多的手續。首先,除了基本條件之外,學校會辦甄選,好在台北大學學生真的不是很積極!所以比起其他學校,甄試上的機率相對是比較高的。

 

甄試內容很簡單,考考你的應答能力,語言能力,問問你為什麼要去那間學校,你的計劃是什麼。甄試前你就必須準備一份資料,大致上包含了自傳、學習經驗、就學計畫書,所以甄試的問題其實你在寫的時候大致都想過了,評委比較喜歡用聽的,所以就再講一次給他聽。等一切塵埃落定後,就要開始準備相關的手續,簽證、住宿、學校選課等等,屆時研發組都會告知步驟。要建議的依然是同一件事--主動,主動研究外國學校的課程,主動跟同行的同學聯絡,主動聯絡交換學校那邊的聯絡人。我當時申請的是美國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的交換學生,過程同樣是戰戰兢兢,許多繁瑣之事很容易撲面而來,要提高警覺心,隨時都要想想有哪些問題還沒有解決,並且主動詢問,否則很容易死得很慘。最後,教育部有提供一系列非常複雜的「學海」系列,給交換學生或短期留學生獎學金,小補也是補,記得和學發組詢問看看。

 

最後談出國留學。很多同學在大學後期才開始考慮出國留學或是交換學生,事實上這會帶給自己很多的麻煩,例如我自己。我從高中就預想要出國念研究所,但這個念頭一直放置在「想像階段」,而沒有好好考慮「如果真的要留學的話,我得做些什麼?」,因為天知道要做的事情真的多到嚇死人。

 

首先,你要去哪裡?很多台灣學生直接就會回答美國,但事實上還有很多其他的選擇,在每年大約十月、十一月各國就會瘋狂舉辦留學展,美、加、英、澳、歐、日,每個國家教育的性質與制度不同,入學要求及花費也不同,多多考慮多多了解和比較之後,做下的決定才會貼近自己所需要的。除了留學展之外(通常好學校不缺學生比較不會參展),現在,很多的網站綜合了該國的研究所資訊,你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和預算等條件輸入後,評估國家與學校。例如荷蘭教育中心(NESO)網站就有提供整合搜尋的功能。

 

除了去哪,再來就是要念什麼?這是一個很玄學的問題了。最大的建議是多修課、多參加活動來尋找或確立自我的興趣。很多系所的網站都會提供資料說他們的學生多數來自哪裡和之後畢業的流向,都可以參考。搜尋國家、學校、系所這樣的事情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體力,尤其是心智能力,所做下的決定也會因著每個階段的自己有所變化,越早開始,越能一點一滴的累積資訊和了解,這會是比較好的選擇。接下來是現實的問題:成績。在學生資訊系統上就可以看見國際通用的成績指標-GPA,一般來說,優良大學的最基本的要求大致都是3.3~3.5(計算方式請自行研究),但申請成功的通常都是那些3.7~4.0的瘋子,這種事情就是得耐操耐勞,步步為營。

 

另外一部分,英文能力,很多人申請學校卡關就是卡在英文檢定成績,簡單說,大學生會考的英文檢定大致有下列幾項:全民英檢中高級 & 多益TOEIC、托福TOFEL & 雅斯IELTSGRE & GMAT。兩兩一組、各有各的方向和功能,難度漸增。全民英檢很多人不推薦,因為其效用只限於台灣,但對於以後有計畫考公職的同學,有相當大的加分作用,箇中巧妙無人明瞭。而且全民分兩段,對於害怕口說和寫作的同學是個比較怡人的開始;至於多益,很多企業喜歡以此為評比,難度也不甚高。再來,托福和雅斯是留學、交換學生語言能力標準考試,交換學生通常要求不會很高(托福通常79就可以);留學則因學校而異,TOFEL range70幾到100都有,兩個考試性質差異並不大,托福是美國系統,雅斯則是英國系統,各自因為不同原因,受到不同人的愛好,但主要就是考聽說讀寫比較深度的語言能力,和全民或多益那種生活化語言不同。相關資訊在網路上非常的多,BBS也有板,第一次準備的花費時間可以需要半年到一年不等,需不需要補習也要看人,其中並沒有必要關係。最後,GRE & GMAT,這是美國和加拿大念研究所特別需要的考試,其他國家很少需要這個成績,其難度可謂是英文考試中的大魔獸,所需要的準備時間以年為單位起跳。考GRE或是GMAT是基於你申請的系所性質為定,商學院多半要求的是GMAT成績,人文社會科學或是自然科學則要求GRE。詳細內容就自行詢問搜尋,不多花篇幅描述了,只祝好運。

 

回到我,是一個sad story。大一和大二完全忘記自己想要出國這件事情,玩樂打工樣樣來,成績慘不忍睹被當了許多科。大二開始參加留學展,但在沒有先行研究做功課的情況下,去展覽也是走馬看花,實際效益不大。大三突然想起來「出國」這件事,瘋狂的拼成績,卻怎麼樣也救不回,也因為要救成績努力念書,導致無法和同學一起補英文準備托福和GRE考試。從大三開始,就開始搜尋各國學校系所資料(特色、要求),大四上補GRE補到痛不欲生,大四下決定延畢,除了拉在校成績之外,還想要多一點的時間在準備英文考試以及做其他的事情上,最後,我在大五考完托福,申請上荷蘭鹿特丹研究所。而我會選擇荷蘭的最大原因是因為美國研究所太貴,加上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再考GRE。荷蘭研究所80%都是英語授課,在歐洲各國中算是英語程度很高的國家,學費相對於美國來說是比較便宜的,雖然生活費貴了一些,但至少是在自己可控制範圍中。另外,歐洲各國提供碩士獎學金的機會相較於美國來的多,而且還可以瘋狂遊玩各國,所以我選擇了荷蘭。

 

簡單來說,建議大一大二開始奠基英文或外語能力,並且穩紮穩打,修課不要隨便放棄,everything will be recorded! Remember!有空參加一下留學展,聽聽學長姐或是老師的學校系所經驗、建議,如果心有餘力,可以先把托福或雅思考起來放。大三主要就是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準備英文考試,大四一開學就開始瘋狂準備申請資料(履歷、就學計畫、推薦信等),大多數年底十一月、十二月是申請deadline,春天會得到答案,然後開始準備畢業和出國的手續。

 

這麼多拉拉雜雜的小事,堆積起來就是大學生活,通常,生活的形貌就是取決於做與不做的瞬間。要步步為營,但有時真得卯起來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