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向三峽鄉親報告
臺北大學社會系
第一部分:研究方法與樣本代表性
在鎮公所的大力幫助下,這次的研究以系統隨機抽樣進行樣本抽取。母體名冊的時間是民國97年。我們從中抽取了一份樣本,兩份遞補樣本,樣本數935人,最後回收的成功樣本數為649份,完成率為69.71%。研究的方式使用問卷調查法,由台北大學社會學系的學生作為訪員,至受訪者家中進行訪問。
所有未成功受訪的樣本當中,約四分之一的受訪者拒絕接受訪問;其他四分之三的樣本當中,有約三分之一是無法受訪的人,包括已過世、失去回答能力等;另有約二分之一是已遷居和不住在戶籍的人,其他約六分之一則多是經過多次造訪之後,仍然無法聯絡上,但不知其原因的人。研究發現戶籍資料與現住人口的差別在部分的里中特別嚴重,主因可能是這些里的流動人口特別多的緣故。
為了審慎起見,在正式分析之前,我們使用地區分層、性別與年齡三個變項,檢驗成功樣本與原樣本間的一致性。地區分層的方式按照各里的人口密度,將三峽各里分成四區,我們在往後的分析也會使用到四區的區分。這四個區包含各里的名單如下:
1. 林園區:有木里、金圳里、五寮里、插角里、安坑里、竹崙里。
2. 近郊區:弘道里、成福里、添福里、溪南里、嘉添里。
3. 人口密集區:大埔里、二鬮里、溪北里、三峽里、鳶山里、中埔里、溪東里、秀川里、龍埔里(龍恩里、龍學里併入龍埔里計算)、中正里。
4. 人口高密集區:礁溪里、介壽里、安溪里、永館里、八張里。
經統計檢定,成功的樣本在各個特性的分佈上,與原來樣本(正式樣本和兩份遞補樣本)的特性,在統計上並無顯著差異。但我們仍然以性別、年齡和居住地區這三個特性進行加權,使分析的樣本在這三個特性上,與原來樣本的特性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