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一隅

上一頁 社會學系系友聯絡資訊/捐款資訊

  • 系友會 Facebook

  • 信箱:電子信箱
  • 電話:02-26733936
  • 傳真:02-26739778
  • 一般捐款帳戶:
    郵局(700)
    0311360-0052202
    戶名: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系友會何介舜

    玉山(808)
    1045-940-029692
    戶名: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系友會何介舜

    捐贈發票愛心碼:4321



  • 認捐書下載:前往認捐書下載

傑出校友 / 系友

首頁 > 系友會 > 傑出校友 / 系友>歷屆傑出校友

第八屆傑出校友簡歷:陳孟瑩

刊登日期:2015-12-01  
友善列印

公 共 服 務 獎


陳孟瑩 學長


學  歷:

社會行政科43年畢業


現  任:

台灣高等法院刑事庭法官退休

財團法人台北市少年友愛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經  歷:

台北地方法院民事庭

少年法庭法官

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庭庭長

台北地方法院少年法庭簡易庭庭長

金門地方法院院長

台灣高等法院刑事庭法官

中華民國國職女法官協會常務理事

中華民國國際婦女法學會會長

國際職業婦女會台北分會會長

中華民國婦女協會副理事長



特殊事蹟表現:

1.在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庭庭長任內所主審之選舉訴訟案件,以再審判決確立每一選舉人投票選舉之結果,具有應受遵從之絕對性。

2.少年法庭之改革與績效之推展,提昇觀護官績效,擴大聘請榮譽觀護人協助輔導青少年,有效遏止幫派及毒品入侵國中及職校校園等。

3.首創簡易法庭榮譽調解人制度,調解成立案件大幅成長,紓解訟源。

4.因審判與行政管理工作有豐富之歷練,首創由地院庭長昇任地院院長。

5.調任司法院辦事期間,推動法官進修,及法案之擬修,必定堅持維護人權之準則。

6.受有二等司法獎章及服務獎章之獎勵。


感  言


理性、女性、生活 陳孟瑩
回想起民國四十年代,那時候台灣還沒有電視,全民晚間的娛樂是收音機的廣播劇,我剛從單純的女中畢業,踏進充滿新奇的另一階段的教育體制︱省立行政專科學校社會行政科,從此展開一頁頁多變化的人生:我從主修社會工作,轉讀東吳大學法律系、考取司法官、接受訓練、結婚、生子,隨外交官的夫婿闖蕩三大洲,搬家十五次,努力學習適應幾個異邦生活,喪偶,繼續司法工作,身為職業婦女兼撫養三子女的單親家庭,日子過的飛快,日子亦過得繁忙。數十年的生涯,我對「法官」這個職業的體認,以及二年的社會學教育如何影響了我當法官的工作,身為職業婦女單獨扶養子女的艱辛略作感言:


一、 理性主導︱法律人的精神:
審判工作要求法官用心思考,細心推敲,處處提醒自己:「謀事忠、律己嚴、認事明、用法平」幾個原則,生活,交遊都有很嚴格的限制。因辦案的訓練養成能迅速分析出事實的脈絡,掌握要點,清楚地認清事實的真相。長久在堂上聽取原、被告的攻防辯解,很容易分辨出當事人的陳述有無匿飾增減。證人證詞有無偏頗,但在下判斷時還是要客觀、理性,盡調查之能事來形成的確信,才敢做最後的結論。也就是這種追根究底,毫不放鬆的態度,致使一般人對法官的感覺是冰冷、不可親近的人物。事實上,一個法律人只是較為冷靜、不情緒化,對自己沒把握的事不敢輕易說出自己的意見而已。合理的溝通永遠被尊重,尤其注意維護當事人人性的尊嚴。這種特性,對法界的家庭帶來很好的影響,一直到今日,司法界的家庭組織普遍比較穩固,家庭生活平順,其原因也許是(一)被要求生活嚴謹、(二)因較理性而少情緒化的衝突、夫妻感情自然不會差到哪裡。


二、 少年法庭的工作成果︱法律與社會學交互運用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最能激發起我的使命感的工作是擔任前後共計十一年之久的少年法庭法官和庭長的職務。少年法庭可視為司法界的異端,因為它不同於一般對犯罪行為,完全依據行為的對錯,應負刑事責任之輕重予以懲罰。而是更著重少年犯罪後的輔導和教育。少年法庭的法官不但要明瞭問題真像,還要推究為何發生問題,事後如何解決問題。設法拭去一個個蒙塵的年輕的心,讓他們重新跳躍起來。設法導正一條條誤入歧途的稚嫩的生命,讓他們重回社會,享受健康的青春。我所修習過的社會學課程,正好可以發揮個別處遇的精粹,為刻板的司法審判注入新的活力,以社會關懷及社會連帶責任的理念來處理少年犯罪事件,更能發揚少年法庭的精神。所以在這段工作中感到如魚得水、悠遊自在,工作績效良好,也有很多建樹。諸如:改進少年法庭觀護人(現稱觀護官)工作,密切與國中及職校合作,推廣民間榮譽觀護人工作,聘請相關科系教授指導輔導工作,徵求志工支援少年。推廣法律教育,有效遏止毒品與黑道幫派入侵國中、職校校園。這些建樹受到各界高度肯定,媒體多所報導,有以「陳孟瑩是誤入歧途少年的大家長」相稱。工作經驗也與美、日、韓同行溝通交流,加以其後我在簡易庭庭長任內創榮譽調解人制度,有助法院調解案件之成長,在八十六年初,司法院調派我為金門地方法院院長,創下由第一審庭長直接升任地方首長的紀錄。


三、 單親家庭的職業婦女:
場景:我坐在法庭法官席上,埋首在一堆堆卷宗中,辦公室的職員悄悄靠近,低聲說:「學校老師通知你的兒子在學校被同學推倒,傷到額頭,已經送醫,找了美容科醫生縫合,以免將來留下疤痕」。兒子當時是小學二年級生,我停下筆,想既然老師通知兒子送美容科縫合傷口,撕裂傷應該不嚴重,眼看法庭內滿滿的律師、被告、證人…案子比兒子的傷勢重要,我嘆口氣寫下一個親友的電話號碼,要她轉電請親友前往探視(當時還沒有手機),我繼續問案,但我的兒子血流在臉上的樣子,在眼前揮之不去…。工作與家務的衝突是職業婦女,尤其是單親的工作婦女常面臨的難題,怎麼在工作與家務、子女教養上取得平衡,考驗職業婦女的能力。經驗告訴我有效分配時間,事務上的安排要權衡輕重、有所取捨,培養子女的獨立性及家人間互助互諒,認清自己的能力量力而為,不奢望高度的成就,都會幫助我度過一次又一次的困難和考驗。在子女教育上,雖然升學競爭激烈,我從不要求子女在學業上名列前茅,只告訴他們凡事量力而為,注意健康,做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就好了。孩子在沒有父母過度期望之壓力情況下,反而激起他們自動自發的求學精神,以優秀的成績順利完成學業,為日後職場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使我深深體會到只要生活有正確目標,再大的挑戰都有勇氣面對,生活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


工作、家庭、子女的養育,幾十年一步一步走過來,其中有辛酸,也有甜蜜的回憶,在生活上作為一個法律人,一顆坦蕩蕩的真誠的心永遠不變,春寒雖然料峭,山頭斜照依然相迎,秋風雖然蕭索,抖落了枯葉的枝頭,仍有纍纍殷紅的果實。回首歸來路無怨無悔,料應無風雨也無晴。

相關連結: 9